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董良达:传世家艺术精髓 扬国画写意新风

兰亭书童 2014-06-11 书坛快报 评论
 

    董良达的高祖董文焕先生旧照。

    董良达对洪洞董氏家族鼎盛时期的记忆:

    高祖从18岁写日记,写到最后45岁临去世的前一天

    我出生于洪洞永乐董氏家族,这个家族在全国文化方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高祖是清朝的进士,是翰林。我高祖从18岁写日记,写到最后45岁临去世的前一天。里面有很多方面的记述,我看了还有中药方子。小时候我祖父带着我去国子监背新桥,他一个手指着他祖父的碑,一个手指着的是他姥爷的碑。这两块碑是很多考上的进士,这些人在碑上刻的名字。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头一次去故宫,进了养心殿的门,爷爷跟我说,过去咱们家就是这样,现在都拆了。我是1994年初去洪洞董氏老宅,宅子当时我去的时候还在拆,因为那是清朝的砖。当时很多东西还可以留下,可是当时对文化不像现在那么重视,就是一直在拆。我问祖父,当时有多少间房子?他说按照间算应该有500间。现在留下的已经是遗迹。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点击书画频道艺术名家访谈栏目。这一期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国写意画研究员院长,北京对外友好协会理事、著名当代国画家董良达先生。

    [董良达]:各位网友,大家好。 我出生于洪洞永乐董氏家族,这个家族在全国文化方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叫五百年来的名门望族。我们知道,祖上或翰林或书法名家皆名重一时,时称河东第一家。您能简单和我们介绍一下家族的传承吗?

    [董良达]:在背新桥有一个国子监,我小时候我祖父带着我去国子监,他一个手指着他祖父的碑,一个手指着的是他姥爷的碑。这两块碑是很多考上的进士,这些人在碑上刻的名字。

    [主持人]:这是大家族。

    [董良达]:我爷爷的姥爷也很有名,他是进士,后来他做了河南袁世凯老家的知县,袁世凯父亲去世以后是他给主持的,后来袁世凯想把他的儿子带到北京做官,但是我爷爷的姥爷认为袁世凯晚年不太好,就不让儿子跟他去了。我爷爷的父亲都没有见过我爷爷的爷爷,我爷爷的爷爷只活了45岁,我爷爷的父亲活了50岁,但是我爷爷的父亲没有见过他的父亲,因为他活的岁数小,类似于遗腹子。我高祖是清朝的进士,是翰林,他是我们董家文化造诣非常突出的,而且在历史上有一个北大教授叫王力,他给定义的是董文焕是中国十大韵律学家之一。我看过的版本是1962年前的唐诗三百首都有董文焕著述。

    [主持人]:就是在韵律方面做了很多贡献。真是书香世家。

    [董良达]:我们家收藏的书也很多,十余万卷,是一个中型图书馆的数量。最好的收藏大概是宋版的资治通鉴,当时全世界就一套。

    [主持人]:这个宝贝还在吗?

    [董良达]:没有了,30年代就丢失了,丢失了很多书。

    [主持人]:放到现在就是国宝了。

    [董良达]:当时就是国宝。我们家还收藏了好多碑帖,今天的人很少懂碑帖,过去碑帖是非常重要的,像字画都是其次,碑帖是放在第一的。

    [主持人]:那您给网友介绍一下为什么碑帖这么重要?

    [董良达]:过去文字的传承,像甲骨文,都是通过碑帖进行记录的。比如你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一个是临摹碑,一个是临摹帖,这是一个基础。

    [主持人]:也就是说在您高祖的时候,董氏家族就已经是书香世家。

    [董良达]:在他来说是我们家族的一个鼎盛时期。

    [主持人]:从您的高祖到您的爷爷,董寿平先生本身也取得非常大的成就,也是近代书画大师,您还记得跟董先生的一些趣事吗?

    [董良达]:那当然记得。比如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头一次去故宫,进了养心殿的门,他跟我说,过去咱们家就是这样,现在都拆了。我是1994年初去洪洞董氏老宅,宅子当时我去的时候还在拆,因为那是清朝的砖。当时很多东西还可以留下,可是当时对文化不像现在那么重视,就是一直在拆。

    [主持人]:如果留到现在应该当成古迹来保护。

    [董良达]:它是特殊的古迹,像乔家大院都是平房,我们家都是两层楼。就是在一个平原之地不知道为什么凸出一块高原,我们家顺着这个地方就垒砖变成堡,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建。我问祖父,当时有多少间房子?他说按照间算应该有500间。现在留下的已经是遗迹。

    [主持人]:已经没有人居住了?

    [董良达]:基本上是这样。

    [主持人]:藏书阁还在吗?

    [董良达]:已经没有了,其中有一些书我祖父就捐了,一共捐了3次,1962年基本上全捐了。抗日的时候,带回来的80多件文物全部捐给了山西博物馆。里面包括一些藏品,以及我高祖的日记。我高祖从18岁写日记,写到最后45岁临去世的前一天。里面有很多,我看了还有中药方子。

    [主持人]:那现在去山西博物馆还能看到?

    [董良达]:后来国家拨了一笔钱,把整个日记出了一套书,但是这个书市面流通的不多,因为它属于学术上的,很专业。

    [主持人]:但是很宝贵的记录了您高祖的思想。

    [董良达]:大的图书馆应该能够查到。

Tags:新风   写意   国画   传世   精髓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