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国际报道 / 正文

特纳奖继续“混乱”

兰亭书童 2007-01-18 国际报道 评论
       世界当代艺术界的风向标特纳艺术奖日前公布了候选名单,四位候选艺术家的作品已经开始展览,两个月后,最终获奖者将从这些概念十足的作品中选出。

  候选作品被评“混乱”

  今年的候选名单被绘画、摄影、雕塑和装置平分。

  丽贝卡·沃伦制作了雕塑和装置结合的作品,她将罗丹等雕塑大家的作品与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结合,在向大家致敬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权威的质问。而马克·蒂奇纳尔的作品新旧技术结合,探讨了不同信仰之间的冲突。菲尔·柯林斯的作品则讨论了人类与摄像机的暧昧关系,他的一件作品就简化到一台很低廉的电视机,上面不断播放着纪录片。

  德国籍艺术家托马·阿布特斯是其中惟一借助绘画来表达的艺术家,她的创作本身就是一个行为艺术,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想法和计划,完全随感觉而画。

  有评论家用“混乱”来形容今年的候选名单,作品奇怪而概念气息十足,超现代高科技、涵义复杂的口号和不可理解的装置混杂在一起,不过,“不管怎样,这就是特纳奖的特点,”评论家亚德·席勒说。

  12月4日,最终获奖者将出炉,并将获得2万5千英镑的奖金。

  特纳奖争议不断

  历史上,媒体对特纳奖的关注更多地来自争议。人们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也算艺术吗?”但这些疑问没法改变特纳奖的性质,因为特纳奖设立初衷就是为“创新”艺术所设的,包括视觉艺术、装置艺术、非传统雕塑和绘画等等。

  去年特纳的赢家西蒙·斯塔就是一个争议概念艺术家,他在作品“棚屋船”中,先把一个船棚拆卸,变成一条船并游过了莱茵河,最后又在瑞士的巴塞尔重新组装成一个船棚。这个作品的获奖引来不少反对声,当时的英国《泰晤士报》干脆嘲笑特纳奖是“‘DIY’奖”。2001年的获奖者马丁·克里德的作品就是一个空房间,里面的灯光开了关,关了开,许多人就对这个作品是否是艺术表示了质问。

Tags:特纳   混乱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