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全国第九届书法展陕西书法作品无奖而归

shxw 2007-11-23 书坛快报 评论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

    10月12日至19日,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评审工作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这短短的七天,成为全国书法界最关注的七天,也紧紧地牵动了陕西书法人的心。

    如今,评审结果早已公布,陕西虽有29件作品和1篇论文获得参展资格,但并未能在此次第九届国展中获得任何奖项。与此结果相对应的却是我省各种各样的书法展览如火如荼地相继开展。那么,在这一片看似繁荣的景象背后,我省整体的书法水平究竟在全国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如何客观看待我省在此次九届国展上的表现?我省的书法艺术创作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记者就此问题作了一些调查和访问。

    第九届国展陕西省参选作品数量比较令人满意

    据资料显示:2004年的全国八届书展共收到来稿36630件,创了历届全国书展来稿量的最高纪录。而此次第九届国展更是以收到55319件来稿而创下历史新高。“自从全国书展开办以来,在2000年以前,陕西在全国书展上入选的人数非常少,才几个人。第八届国展上,咱们作为全国书展的东道主和承办方,有70多件作品入选,10个人获奖。而此次第九届国展,我省书法作者投稿3000多件,29件作品和1篇论文入选参展,客观地讲,与往届相比,今年我们的整体情况不错,在全国来说处于中游水平。虽然没有作品获奖很遗憾。”担任此次第九届全国书展论坛论文评审组评审委员的我省著名书法家吴振锋说。   

    对此持相同意见的还有同样担任此次国展篆刻评审组评审委员的赵熊。作为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终南印社社长,赵熊对于此次第九届国展在评审中采用的一些新举措感触很深:“评选规则有所改进,中国书协作为组织者并不直接参与评审,而是由相关艺术门类的专家来组成评审委员会。这样体现了专业性。除此之外,还有相对完善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让赵熊感到特别高兴的是,此次篆刻组入选份额只有80件作品,而陕西就有6位作者的作品入选,占整个篆刻组入选份额的7.5%。“这是非常不错的成绩,意味着大约有10个省市自治区在篆刻作品的入选上是空白。比较客观地反映了陕西篆刻在全国的水平和地位。”

    陕西省书法未能获奖有主客观的原因

    吴振锋在记者采访时说:“从创作来讲,我省的书法创作队伍在不断壮大,上个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一批书法家在逐渐走向成熟,并在各种展览中获得各种级别的奖项,是我省目前书法创作队伍的主力军。此次第九届国展我省作者未能获奖,并不代表他们的作品退步了。有些作品在入选前我也看过,水准不低。但为什么没有获奖,我认为客观原因之一是作者的艺术风格、个性追求和评委的审美取向存在差异。不过从创作者本身来说,还是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这批作者在2000年以后开始提倡学习传统,借鉴古人。但如何将古人的经典元素转化成自己的创作元素,吸收古人的长处并且能够有自己的创新?这是一个逐渐摸索不断学习的过程。有些作品追求纯粹技术上的精到,但缺乏自己的情绪共鸣,作品缺少灵魂,只能是形似而无神。这是全国书法作者普遍存在的问题。”

    赵熊则从文化地域和经济地位的差异上谈了自己对陕西书法存在问题的看法。他认为,虽然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文化底蕴并不能代表一切。因为近些年来陕西的经济相对较弱,从某些方面制约了文化的发展。书法艺术发展较快的主要在上海、江浙一带,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有河南、山东等地。在地域文化的大背景下,陕西人还是相对保守,陕西的青年作者不大愿意走出去。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每次举行大型的书法展览,有的省市现场有几百人前去观摩学习,也有一些自发的小团队,但很少见到陕西人前去学习。

    魏江是陕西大荔人,作品主要以行草书为主,曾入展首届、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展。此次其作品获得入展资格。谈及陕西作者为什么没能获奖,他认为陕西作者精品意识不强,过去没有传统,现在则是受传统束缚太多。

    要重视组织重视研究交流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全国有36个人得到提名展出,而陕西却没有一个。第一届也只有薛养贤一个。包括此次全国九届书展陕西书法作品无一获奖,都给我们一个警示:如何建成书法强省和文化强省,需要我们深思。

    综合吴振锋和赵熊以及魏江等多名业内人士的看法,有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参考和借鉴:一是相关部门应该组织、号召、推动中青年书法家在出人才、出作品上下功夫,重点培养一些新人。应该多举办一些专业的研讨交流活动,例如培训班、作品研讨会,甚至可以组织去外省学习观摩,以促进青年书法家的进步。二是所有的书法家都应该强调学习和修养,应该提倡读书的风气,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能耐得住寂寞,要对中国古代文化怀有敬畏感,多研究书法中文化的含义。只有修身养性,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涵养,才能使书法技法有本可依。三是关注书法前沿动态,要有精品意识。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