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兰亭集序碑》宋拓本:拓宽了研究"柳体"的领域

兰亭书童 2007-12-04 书坛快报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近日,笔者在稷山一收藏者处见到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兰亭集序碑》宋拓本。该拓本的现世,为进一步研究柳公权的书法艺术提供了新的资料。


    这册宋拓本属包背装,长24厘米,宽11.5厘米,厚1厘米,共有10页18面。属中楷碑文拓本,每面3行,每行7字,共339字,字径见方2厘米左右。保存完整,字迹清晰,文章书法上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可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碑文拓本。


    柳公权(公元778年―865年)书法以楷书最著名,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他的传世书籍较多,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从《兰亭集序碑》写于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落款看,该属柳公权65岁时作品,代表柳公权书法艺术较高的水平。


    判断其为宋拓本,主要依据有:中国古代图书发展史上,两宋时期被认为黄金时期,宋版书主要采用蝴蝶装、旋风装、经折装。到南宋时出现了包背装。包背装就是把书口作为中缘,后背用书衣粘连在一起,与现代图书基本一致。如著名的《永乐大典》就采用包背装。这是该拓本为宋拓本的主要依据。


    金石学者说,柳公权的碑刻作品流传至今的约有10种,其书法风格大致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金刚经刻石》为代表,结构严谨,笔法灵动劲挺,字体较小,具有晋唐以来深厚的传统楷书功底和意趣;其后期作品,多是他64岁后所写,这一时期,柳公权总结了唐晋以来楷书变化的经验,特别是吸收了颜真卿改革书体的有益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即“柳体”。


    《兰亭集序碑》拓本的现世,进一步拓宽了研究柳公权书法艺术的领域。读此拓本可以使人加深对“颜筋柳骨”书法艺术特征的理解,它的文物价值可想而知。

Tags:柳体   拓本   兰亭集序   拓宽   领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