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名人书札价值堪比书法

兰亭书童 2007-12-13 书坛快报 评论

在今年北京永乐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康有为的书札估价1.5万至2万元,成交价却达到了31.36万元。其内容为“此书书法之娟秀严整妙若簪花,……书公此书忽忽数百字,所以斯于卫管者不薄也。游存父。” 游存父是康有为的字号,一般非常少见,在这件作品中,康有为使用了这个字号,加上有关内容与书法有关,因此拍出了高价,而目前康有为一般书法作品的价格也就在几万至十几万元之间。由此可以看出,在当前的拍场上,名人书札受到了很多藏家的欢迎,甚至有时比单纯的书法作品更胜一筹。


  投资价值不菲


  在古代,写字用的小木片叫“札”,写于竹上者称“简”,写于布帛上者称“帖”。蔡伦发明了纸以后,“札”渐渐被取代,但“札”字却沿用至今。在我国,迄今为止最早写在纸上的书札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他为了祈求友人病体康复,而致札问候。该书札唐宋以来流传有绪,民国以后从宫内流到民间,后由著名鉴赏家张伯驹以4万大洋重金收购,解放后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书札,尤其是关系密切的亲友间往来书札,较之公开言论,更能反映书者真情实感,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还可以还原很多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特别是在目前书法拍卖市场存在大量应酬之作的情况下,书札的投资价值自然不菲。


  信札是书札的一种,但书札不都是信札。要在书札拍卖市场上淘金,就应该寻找具有历史和研究价值的拍品。在今年上海嘉泰的春拍中,由叶恭绰撰写的筹建上海市博物馆书札册页 66开,估价2.8万至3.5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17.82万元。此册为叶恭绰民国二十三年筹建上海市博物馆丛札。以叶恭绰地位之高,而关心筹建事务,事无巨细都会过问,举凡人员配备、理事聘请、登记表发放、藏品征集乃至徽记、包装、签条、编目等具体意见,都形诸笔端。全套丛札保存之完整、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是研究筹建上海市博物馆的第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丛札中涉及到许多上海乃至江苏地区的文化界名人、社会名流,如蒋吟秋、王佩诤、陈子清、吴湖帆、潘博山、郎静山、孙伯渊、王云五、徐森玉、易大庵、周湘云、张元济、陈小蝶等人,都在涉及之中。这件作品的高价成交,无疑显示出投资者对于书札的历史价值非常看重。


  关注研究价值


  在今年上海嘉泰秋拍中,有一件吴大澄《壬辰北上诗卷》,有意思的是上面还有吴湖帆的题跋,这件作品显示出学术研究价值的重要性。吴大澄和吴湖帆都是中国书画界的名人,吴湖帆的题跋还具有研究价值,上面写“丁丑五月,孙君伯渊以陆廉夫先生为雪庐沈君补图之先尚书公手书壬辰北上留别诗卷见,索余注诗意越旬日,丁南州姻兄适以此卷相赠。不独十六诗相同,题目款识亦无异,而所用花笺复同样者盖当时先后书二卷也。十六诗中十五首悉同,只第十二首略有出入”。该品估价20万至25万元,相信会在拍场受到关注。


  著名收藏家杨休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书札目前的市场价格相对偏低。作为历史事件的载体,书札具有纠正和补充历史事件的特殊性,未来的升值空间起码较现在翻两番。许多书札不但本身是书法精品,而且反映了作者的性格、主张等,极具研究价值。作为一个名人书札的收藏家,必须要了解书札作者的生平简历,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比如当时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大事,信札内容是否与作者的学术研究有关等。如果把一件名人书札仅仅当做书法作品来收藏,那就失去了书札收藏的意义,它本身的升值潜力也将被掩盖。
 
 



 

Tags:书札   书法   堪比   名人   价值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