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各地展讯 / 正文

艺兰斋珍宝探秘:所藏《江南春》镇馆之宝

兰亭书童 2010-08-30 各地展讯 评论

    

    宋代绢画中人像发丝清晰可见

    中国最大的美术馆、南京河西新城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艺兰斋美术馆有望在明年底开门迎客。而在艺兰斋美术馆开门迎客之前,其许多价值连城的藏品大都养在银行的保险库里。这些珍贵的藏品到底是什么模样呢?遗憾的是,这些宝贝轻易不示人,很多人是只闻其名不见其身。在记者的要求下,艺兰斋负责人调出了他们的部分藏品,先让记者一饱眼福。随着一幅幅珍贵书画卷的徐徐展开和专业人士的娓娓讲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跃然纸上、动人心扉。

    镇馆之宝《江南春》卷

    机关重重有情有义

    众多藏品中,500多岁的《江南春》卷是该馆的镇馆之宝。这件藏品汇聚了吴门画派众才子的精粹,“明四家”中沈周、仇英、文徵明都在上面留下了珍贵墨迹;更是仇英的精品力作,价值上亿。专家称:“2007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仇英的《赤壁图》拍出7952万元高价,创下了中国绘画拍卖纪录。实际上,《江南春》卷要比《赤壁图》珍贵多了!”

    沈周“乱写”出来的传世之作

    藏《江南春》的锦盒,可谓“机关”套“机关”。打开一重锦盒,里面又露出楠木盒。楠木盒面上雕刻着两行字,大的暗绿色,写着“江南春”;小的呈黑色,写着“吴江王氏话雨楼收藏”。如今,楠木盒也已成文物,那是几百年前大收藏家王任堂为《江南春》量身定做的。

    《江南春》长7米,上有60多方印鉴,《江南春》不仅证实了一段明代文人诗文唱和的历史,也可以看出,在中国,诗歌与绘画关系如此密切,这一独特现象反映了中国文化自然和洒脱的一种气质,文人的“高蹈”精神,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

    卷轴分三截,卷首是陈鎏写的“江南佳丽”4字,第二部分是仇英画,第三部分是10多位名家的和词。卷轴最吸引人的部分是仇英画。画面上,以青绿朱粉点缀,山明水秀,柳软杏娇,高低起伏的山峦中隐约可见一重翠阁,童子扫着花。远处的江上,乌篷画舫,船头摆着酒,惬意自在。江堤边也自有一番风景,两位衣着华丽的男子前面骑着马,身后,一位书童挑担急赶。

    和词部分,细细读来也很有趣。“国用爱云林二词之妙,强尝余一和,兹于酒次复从更继之,被酒之乱,不觉又及一和,明日再咏倪篇,不胜自愧,始信虽多何为也……”这是沈周写的《江南春词》。大意是说,84岁那年,有天喝醉了酒,诗兴大发写了词,醒来后发现都是“乱写”,感觉惭愧。紧随《江南春词》的是文徵明的和词。“徵明往年同诸公和江南春,咸苦韵险,而石田先生骋奇挟异,凡再和,其卒也,韵益穷而思亦益奇,时年已八十余……”大意是说,看到老师的江南春词,睹物思人,只是,老师已经去世20年了,而自己也老了……

    这幅卷轴,从题跋到绘画,历经数十年才最终完成。卷轴最早拥有者是袁永之,当时,袁永之无意中收藏了沈周的墨迹《江南春词》,后来,仇英为袁永之补图《江南春》,接着袁永之又请文徵明等吴中名士和韵,遍征名流题咏。

 

   1 2 3 下一页  

Tags:珍宝   探秘   所藏   江南春   馆之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