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谈当代楷书的困境与出路 吴震启:楷书创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其创作群体的数量不会少于行草书和其它书体。一方面,在专业的展赛里面,楷书作品入选的数量不是很多,这可能与当前的评审机制有关。另一方面,在青少年的展赛里面,楷书作品却占了大多数。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所以,我们探讨当前楷书的创作,绝对不能忽视青少年这一基础的群体。在青少年这个群体里面,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高中和初中的水平档次没有拉开,学生到了高中,尤其是高二以后,为了冲刺高考书法就练得少了。 胡立民:楷书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把它上升到学术层面讲,它是一种社会形态。楷书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它诞生的初始阶段,人们还没有把它看成具有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的文化工具,它自身也确实没有完善到那种程度。然而,到了魏、晋、唐时期,楷书已发展到了高度成熟时,在自觉不自觉中,楷书已逐渐融进了社会意识,反映人们的精神、审美,它才具备了代表那个时代,高度概括那个时代的艺术形式。用几个笔画来抽象的概括一个时代,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恐怕还没有哪种形式能超过魏、晋、唐楷。一提魏碑、唐楷,让人们立刻想到魏晋、唐朝,从而延伸到那个时代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精神、文化、哲学等。这说明了它是那个时代的“浓缩”,成了那个时代社会形态的文化载体。楷书一旦成为一种社会形态时,可并非一个阶段追求,或某种时尚,是一代人,或几代人在那个时代的上层建筑中形成的思想意识的一种趋同,从而形成的基本的审美。 现阶段有“流行书风”出现,也有跟风,追风现象仍在书坛流行,但这并非“基本审美”,而是“急功近利”的,只停留在书法本体的,阶段性的“现象”而已。它没有“上层建筑”思想意识的趋同,也不是形成的一个“基本审美”,所以在相对短的某一个时期流行的东西与我们谈到的魏碑、唐楷有着本质的区别。也曾有人说:魏碑、唐楷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书风”,这是试图为自己的“流行书风”在历史上“正名”,证明“流行书风”的合理性,这是误解。现在的流行风不能代表一个时代。它是一种思潮,不是一种思想,它是一个时段的流行,不是一个时代的流行。它不是一个时代人们基本审美的结晶。 一个时代任何的审美观念,都来自那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其美的存在,美的流行,都必须依存那个时代,即是一个人的审美,包括一种书体的审美都是与那个时代相合拍的。虽然,任何一种书体,一件作品是个人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的创造,但是他的审美趋向必须汇入到那个社会大的潮流中,否则,没有任何价值。有人说,唐楷的冷落,魏晋小楷特别是墓志的流行,是否也是“基本审美”?是否与时代相合拍呢?中国书法的真正复兴近30年,用一个时代的“基本审美”还为时过早,要说与当代合拍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今社会政治开明,让人们思想活跃,各种意识呈现开放型;宗教自由,让人们充分享有信仰自由的权力;艺术多元,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人们的意识和行为都有别于中国历史上唐之后的任何一个朝代,所以,目前社会上进行楷书创作的人,希望在楷书创作上也体现出他们的行为意识,追求随意、洒脱和趣味。因此,魏碑墓志成了他们继承古人的首选范本和学习楷模,自由的、富有浪漫气息的褚遂良,也受到青睐。有人说,以颜柳为代表的唐楷受到冷落是展事导向所致。其实并非如此,历史上任何一种书体的兴衰不是某个阶段的导向造成的,而是哪一路的楷书,比较适合了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审美和表达,它才得以发展和兴盛起来。现在学习楷书的人有的直接入手碑书墓志;有的在打下唐楷基础后,抛弃原貌,也转攻碑书墓志,是导向问题吗?是追时风吗?非也,是目前的社会形态在影响着人们的选择。碑书墓志的质朴、古拙,富有情趣和变化的烂熳色彩在无意识当中与他们的审美、抒情、寄托、表达相和拍。尽管这些人们选择的不是一个碑,但选择的背后,导致他们爱碑的,却是一共同的社会形态。 一种社会形态,不是一言而能概之,作为一个书家,也很难说清是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影响了他。可是,它却真实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意识、审美等,支配着他们的一言一行。就我自己而言,尽管我说不清背后的“社会形态”,但我在楷书上追求的书写性、趣味性、抒情性,朦胧中也意识到这可能是某种社会形态“基本审美”所影响的结果。此路正确与否,我觉得,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写字人,作为个体起码是有想法的,同时也应该付诸于实践,应该这样做。 刘灿铭:中国书坛楷书创作现状我以为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一、从书体上来看,目前的楷书创作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小楷。小楷在楷书里面至少占了一半以上,为什么小楷能够有这么大一个队伍,主要是小楷在展览中能够获奖和参展,容易讨巧。 第二类:北碑。由于有北方作者的大力实践,同时北碑本身有可变的成分,因此使北碑显得活跃可爱。 第三类:唐楷。应该说队伍比较庞大,但是取得成绩的人比较少,因为古人留给当代人的空间已经比较小了,要想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和发展相对来说难度大一点。因此我们在各种展览中见的较少。 第四类:楷书行书化的倾向,就是用行书的笔法来写楷书。 二、从风格取向上来看,从展览中的楷书来看,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秀美型。指唐楷和大部分的小楷。 第二类:雄强型。以北碑为代表,更多的搀杂一些行书。 三、从人员构成来看,目前大部分写楷书的为青年人,以南方为主体。 目前楷书创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风格的单一。由于审美的趋同,造成审美的单一,尤其以小楷为主,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中由于评委审美的单调造成了获奖及入展作品的单调,也引领了一部分年青人的跟风。 二、没有表现出当代的审美情趣。更多的还是在古人里面追寻,低水平复制古人,这跟当前评审的机制有关。 三、作者队伍整体的素养不够,对于楷书的理解还没有到位,大部分是跟风,往一条路上走。 这三种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由审美的单一造成的,对于楷书目前的现状,要靠一个什么力量去改变它我认为比较难。用行政手段,靠一些人的呼唤,可能有一些效果,但效果可能不大,因为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决定了现在的人们首先要选择行草,这样能够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个时代决定了行草是主流,而并非楷书。 于小山:楷书要想写好,不外乎向前人和今人学习,广泛涉猎,多家取法。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写一家肯定是出不来的。不管你是写唐楷还是魏碑,要想达到一个相应的高度,只写楷书是不行的,还要从行草篆隶中吸取营养,这样才能使自己写出的楷书结构和笔法丰富、线条灵动、富于变化、耐人寻味。苏东坡说:“真书(楷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就是这个道理。书法蕴含着高深的文化含量,儒家精神、道家精神、佛家精神贯穿其中,里面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朴素的辩证法。诸多矛盾相互冲突,最后又能达到和谐统一。不管是楷书、行书、草书、篆书还是隶书,都是由一对对的矛盾生发而来,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就是在不断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最后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而完成一件书法作品的。矛盾冲突越多,解决矛盾的手法越丰富,书法作品的技术含量就越高,其艺术也越强。 当代发掘了大量的墓志、碑刻、简帛等,这一系列前人的书法作品都可以作为学习楷书的范本,只不过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我不赞成凡是出土的都是好的这个观点,出土的东西有些是好的、雅的东西,但也有些比较俗,因为古人也未必人人都是书法家。 现在书坛有一种倾向,书写越丑越好,只要是出土的都学。我认为学习还要有个选择,出土的是可以学习,包括民间书法,你要取它的精华,摒弃它的糟粕,经典作品也有不合理的成分。 从我个人来说,我还是倾向经典的东西,民间有一些朴素的东西可以吸收,但不能把它作为主攻方向。为什么当代人特别喜欢魏碑而回避唐楷,我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从书法本体来讲,唐楷相对于魏碑,结构更严谨、笔法更完备,你在学习某一家当中,很难进入再度创作的状态。魏碑因为它很质朴,结构又不是很严谨,给后学者留下了较大的再创作空间;第二,从书法审美的趣味来看,唐楷法度森严,越是规范,越是讲法度的书体,它的意、情相对就淡一点;第三,楷书为什么在现在展赛中占的比例较小?其实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才这样的,盛唐以后楷书逐渐式微,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我们从整个书体发展的历史来看,楷书在唐以后渐渐不再占主导地位,是因为行草书比楷书更能使人“达其性情,行其哀乐”。这也是书法从实用艺术转向审美艺术的一个过度。东汉赵壹在《非草书》里列举草书“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这从反面给我们提供了楷书式微的证据。 书法学习不单纯是技法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从深层次去理解书法艺术的内涵。我们要最大限度的把前人创造的技法、思想融会贯通,用我们的笔写出这个时代的美。每个人都写出自己的风格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风格。在个性中有共性,在共性中有个性。这个时代应该是多元化的,谁的融会贯通能力强,谁就会站在楷书创作的高峰。 胡崇炜:楷书对一个学书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目前的学习状态和这个时代赋予的高信息量来看,当前的楷书和今后的楷书不用愁走不出一条路,它会自然的形成一个时代的风格。 楷书如何书写性灵是当前应该研究的课题,楷书不能去机械的学,真正掌握了楷书的规律,应该是用楷书写自己的性灵,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认为写楷书的境界比行草书还要高,因为写楷书要静下来,写内心世界的那份宁静、淡泊,难度更不好把握。 郑歌平:从各个展览上看,楷书作品也不能算少,但现在楷书的外延比较大。真正意义上的楷书,量比较少,比如:能写好颜体的人就非常少,现在提起颜体就觉得和现在的创作不挨边,实际上最容易学的楷书和最难掌握的楷书莫过于颜体,现在能够沉下来写楷书的人太少了。人太浮躁,一浮躁就急功近利,书法是要有积淀的。我们讲沉着痛快,要想沉着,没有楷书能沉着吗?要想痛快,不写草书能痛快吗?但把两者结合起来效果就最好。张旭说:“书之求能,且功真草。”书法要想写好,就是要把楷书和草书写通了。
- 上一篇:你的作品“表达”了吗?
- 下一篇:用心灵感悟大自然生命真谛———评张济海能量书法观
猜你喜欢
- 2015-03-15 收藏成热钱出路 任伯年画作1.67亿元成交
- 2015-03-15 欧美或重启中国书画拍卖
- 2015-03-15 中国书画过亿作品已有十余件
- 2015-03-15 嘉德四季预展开幕 中国书画仍受追捧
- 2015-03-15 苏富比将举行中国书画秋拍 估价逾2亿
- 2015-03-13 香港苏富比3000珍品布陈秋拍
- 2015-03-12 今年中国书画频创拍卖纪录 秋拍市场火爆
- 2015-03-12 苏富比中国书画拍卖再创纪录
- 2015-03-12 收藏成热钱出路 任伯年画作1.67亿元成交
- 2015-03-12 保利第15期精品拍卖会中国书画成交2.3亿
- 搜索
-
- 11-16《CCCPA全国少儿书画艺术等级评定简章》发布 2017春季开始报名了
- 09-302016第九届(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交流大赛火热征稿中(图)
- 01-05福州:俏笔迎春 助学公益
- 12-19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及理事名单
- 06-10书法家吕庆宜在福师大美院开展艺术讲座
- 04-18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作品展获奖入展公示名单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面世
- 04-13辽报集团注资合作 中国书法报社在京揭牌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 引领书坛
- 03-25福建省老艺协书法委员会在省老干局召开会议
- 16179℃周志高执掌《中国书法》大印
- 11964℃免费赠阅《炎 黄 书 画 报》
- 11046℃刘荣升书法作品选登
- 10139℃中国榜书名家精品展揭晓
- 9846℃中日当代书法大展开幕
- 9781℃韩国直指书法大赛圆满落幕(附获奖名单)
- 9072℃首届中国榜书大赛获得名次暨优秀作品名单
- 8841℃丘程光将在大连举行书法展
- 8647℃中国天津/新加坡书法交流展
- 8192℃ 第二届国际榜书大赛暨中国榜书艺术大论坛揭晓
- 01-05福州:俏笔迎春 助学公益
- 12-19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及理事名单
- 06-10书法家吕庆宜在福师大美院开展艺术讲座
- 04-18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作品展获奖入展公示名单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面世
- 04-13辽报集团注资合作 中国书法报社在京揭牌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 引领书坛
- 03-25福建省老艺协书法委员会在省老干局召开会议
- 10-10首届福建民间文艺“山茶花”奖揭晓 陈友荣获奖
- 04-25世界榜书联合会中国中原创作中心成立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