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再向传统取路径——访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获得者吴行

兰亭书童 2013-08-20 书坛快报 评论

再向传统取路径
——访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获得者吴行
■本报记者 樊利杰 特约通讯员 程志宏

再向传统取路径——访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获得者吴行

吴行 字砚之,后更号复生子,1962年4月出生,河南渑池人。现为中国书协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中国书法名城(之乡)联谊会副会长,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兼行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曾荣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一等奖(总分第一名),2007年、2011年两次荣膺“兰亭七子”称号。2012年获得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书法报:吴先生,您好!恭喜您获得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在获奖者中,您是唯一一位六零后书家。之前,您曾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一等奖,算是兰亭奖的“有缘人”。此次获奖有何感想?
  吴 行:展览对于当代书法的推动是毋庸置疑的,有幸在兰亭奖中获奖既是活动举办机构对我艺术方向和实践的认可,也对我今后的艺术追求是一种鞭策。作为此次最年轻的获奖作者,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个奖的获得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责任,同一些年龄大于我甚或是前辈获奖者相对照,这种责任感促使当代书法家不断地重新认识传统、继承传统,让书法学习者通过获奖作者的成长历程、成熟过程来观照自身对于传统的认知和学习,从而让书法这个艺术门类能够健康地继承、蓬勃地发展。
  书法报:您的书风与大家印象中的中原书风的豪迈雄强有一定区别,您怎么看待现在的中原书风?
  吴 行: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和大家重新认识一下中原书风。你在问题中也提到,大家印象中的中原书风是豪迈雄强的,我觉得这是对于“中原书风”的一个误读,这种误读可能来源于河南作者得地利之便、更多地以篆隶和魏碑书体示人,不像江浙的书法群体多以行书、楷书参加展览。纵观河南书法,从首届“墨海弄潮”开始,不少作者大量地以篆隶、魏碑摩崖风格作品参展,这里面有中原人崇尚厚重、质朴的地域审美,但并不能就此将豪迈雄强甚至“傻大黑粗”作为风格标签贴到“中原书风”的头上,如果留心,应该能看到不管是解放前还是在“墨海弄潮”之后,“中原书风”都是在兼容并包的理念下,在丰富、发展中使河南成为当之无愧的书法大省。
  真正的中原书风既有豪迈雄强的粗犷美,也不缺乏委婉细腻的精致美。在河南众多的书法作者中,即使是以雄强豪放面貌示人的优秀作者,其对无论是魏晋小楷、唐楷,还是精到细腻的帖派行草书,都是作为辅助功课在不断地学习、坚守着。所以我认为在评论一方地域书法风格时可以总结其特点但不能过于标签化。至于我的书法风格,是根据我自身的审美追求逐渐形成的,并不是有意去避开谁以示区别的,而且篆书、隶书也是我坚持的书法日课。
  书法报:您获过多种奖项,哪个奖对您的影响最深?结合您的经验,您觉得获得一个大奖对于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意味着什么?
  吴 行:现在想来,对我影响最大的奖项应该是在第二届中青展获奖,当时我在传统的基础上受日本书风影响,对于日本书家坚实的线质和流畅的笔触感慨颇深,后来对照传统二王经典法帖才发现日本书家也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在继承和取法二王,让我有了要重新回归到传统长河中吸取养分的想法,也就是对于自己的学习要正本清源!分清本源和支流,自然能理顺学习的思路。
  对于获奖,我想古人学习书法时是从来没有考虑过的,最多是三五好友小聚展示而已。但是,当书法发展到了一个脱离实用土壤的时代后,它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用一些适应这个时代的方式或者手段去维护和助推它。展览与评奖无疑是一个能将书法推广和深入大众的有效方式,在这种方式的推动下,并没有完全脱离我们生活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协的引导下逐渐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也许展览、评奖还存在着诸多的不完善,但总的来说还是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作为一个书法作者,你的作品在数以万计的投稿作品中能够脱颖而出并能获奖,这不能不说是社会和专业机构对你的作品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的高度认可和接受。而从作者的角度来说,展览获奖更奠定了你的新起点,激励你向更高的艺术高峰迈进。而最忌讳的就是展览获奖后,养成一种洋洋自得、只吃老本的坏毛病。
  书法报:您现在任中国书协理事、河南省书协副主席,书法对您来说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了。有好的书法组织、好的书法氛围,才能出人才、出精品。您是怎么处理个人创作与书协事务之间的关系的?
  吴 行:感谢一直以来赏识我、帮助我的人,让我能够从一个基层作者走到现在。也要感谢这个时代,书法艺术蓬勃发展,给了许多作者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从我自身的经历也可以体会到各级书法组织、专业机构在国家倡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环境中,对文化的重视和支持。优秀作者除了自身要努力,也要有好的书法组织引导推介、好的氛围熏陶激励,如此才能不断地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对于我个人来说,尽最大努力配合好书协的工作,能够引导周围的人在书法学习上少走弯路,这些对于自身的创作也是一种促进。并且这么多年来,自己对传统经典的学习和积累也是一刻都未曾松懈的。
  书法报:据说您在书法上取得一定成绩后,转身经商,然后又回到书法界。但您的作品却是不断进步的,能否谈谈这段经历?
  吴 行:曾经在书法圈沉寂过一段时间,现在想来无非是迫于还债的压力,同时也想努力为自己将来的书法学习和创作创造更好的条件。而且在游离书法期间,让我以另外一种视角重新审视书法、认识传统,于学书也未尝敢半日荒废。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些年的种种经历恰恰成为我人生中难以复制的厚重积淀,让我能重新回过头来平静地面对荣辱起伏等人生际遇,也能静下心来好好读书、认真写字,并一以贯之地坚持这种生活,不为种种诱惑左右。
  书法报:您的笔名叫复生,可以想见,这是您对人生经历的感悟,能和读者分享一下吗?
  吴 行:笔名是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人生经历、艺术感受以及自身要求总结出的一个符号吧。我取笔名复生是因为早些年几次大病几乎性命不保,或许吉人天相,都挺过来了,故而取其再生之意。而这些磨难让我真正认识到了人生苦短,明确发自内心所喜所爱的是笔墨相伴的书法。于博涉与专精也作出了一定的取舍,让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行楷书的学习中,其他书体都作为主要书体成长、成熟所需的养分来对待。在当代,经典书法作品大量出版,出土的书法文献资料及实物越来越多,可以说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能做出这样的取舍或许就与这些经历有关吧。
  书法报:站在历史的角度看,您认为当代书法处于一个什么状况,您也给自己作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吧。
  吴 行:当代书法从无序走向有序,大家对书法的学习从无法走向知法,进而巩固知法逐渐到守法,通过大量的学习和积累,夯实基础,使自己的书法达到质的改变。我们只要潜心于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都不会偏离这样的轨迹。其实相对于滚滚而过的历史长河,我们都只是一个过客!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才能真正担负起我们肩上的责任。

 

再向传统取路径——访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获得者吴行


 

 

Tags:兰亭   获得者   第四届   中国   再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