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巴蜀画派”离不开四川少数民族艺术

兰亭书童 2014-02-08 书坛快报 评论
    “打造巴蜀画派”活动展开伊始,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曾建言,四川应该整合资源,推出属于自己的画派,这样四川绘画水平才有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而刘大为所提到的“资源”,除了传统题材的中国画,还有新中国成立后愈发兴盛的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因为四川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大省,“巴蜀画派”相比其他画派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关注少数民族人文和风景的艺术家特别多。

    昨日,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著名版画家甘庭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巴蜀画派”不能和少数民族艺术相割裂,四川的少数民族地区曾给众多画家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灵感,同时也推动了本土乃至全国的美术发展。

    画家钟爱到四川采风

    刘大为身兼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美协主席两职,工作极为繁忙,但他一有空闲就喜欢背着画板到处写生,四川是他最为钟爱的地方之一。此前在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刘大为曾说:“四川我经常来,甘孜、阿坝和凉山州是最好的写生地点,在这里我产生了很多创作灵感,我还带着学生去马尔康和红原画画,还重走长征路。”

    除了刘大为,陈丹青、陈逸飞、艾轩等无数在中国当代画坛举足轻重的大师都喜欢来四川的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写生。昨日,甘庭俭很有感慨地说:“除了像李焕明、徐匡、阿鸽这样本土著名的画家一直以少数民族题材为创作主题,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太多的大家都来过四川的甘、阿、凉等地区来获得灵感,从而创作出了一大批在中国画坛引起过轰动的力作。”甘庭俭认为,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是画家的天堂,这是毫不为过的。

    巴蜀画派能推广民族绘画

    甘庭俭说,“为什么那么多画家都喜欢来四川的少数民族采风写生,这是因为四川的少数民族人民有开阔的胸怀,我们也喜欢他们性格里那种原始、质朴和奔放的东西,这种性格恰好是受到现代文明洗礼的都市人所欠缺的,通过描绘他们的生活,画家可以把内心里那种真诚的呼唤表达出来。”

    他还认为,“巴蜀画派”立派的观念很新颖,这种多元化和开放性的形式更为四川少数民族艺术发展带来了契机。“我想‘巴蜀画派’和‘长安画派’、‘漓江画派’等最大的区别就是,那些画派缺失了少数民族的元素,而我们有。此外,四川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有非常古老的绘画,比如唐卡,而‘巴蜀画派’也能对这些民族绘画的推广和传承起到很好的作用。”

    年轻艺术家应多走多看

    甘庭俭去年参加了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共同主办,四川省艺术创作交流促进会等承办的“四川更加美丽——四川美术书法名家采风团”,回到成都后他有感而发,创作了一张名为《卓嘎的天空》的丝网版画,画中的女孩虽然在汶川大地震中家园被毁,但她又重新振作起来,以一种坚强乐观的信念去迎接新的生活。

    作为一名在高校工作多年的教育工作者,甘庭俭还谈到了现在年轻一代艺术家身上的不足,“包括我的学生,他们的很多作品表现得很自我,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时代不同了,现在社会对年轻人的压力很大,他们更看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我希望他们能像上一代艺术家那样,能走出去,去咱们的少数民族地区多走走多看看,这样能让他们的绘画更加宏大和有分量。” 

Tags:少数民族   巴蜀   离不开   画派   艺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