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画家贾浩义开创“非常大写意”画马

兰亭书童 2014-02-10 书坛快报 评论

  贾浩义,笔名老甲,著名大写意水墨画家。1938年出生于河北省遵化县,1961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老甲艺术馆馆长。

  金台记:

  老甲开创了“非常大写意”画法,影响巨大,成就斐然,是画马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老甲是一个纯正的画家,生活中不流于世俗,艺术上敢于不断突破创新。

  老甲的画充满阳刚大气和正大气象,体现了民族雄强的大国精神,这也正是时代所应该大力倡导的。

  “金台点将”栏目点之,是以为记。

  受草书书写启发 开创非常大写意风格

  李树森:您的画独树一帜,被称为“非常大写意”,笔简而意浓,“气”“势”磅礴,所创造的视觉强度是前所未有的。石涛曾说“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取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我有在。”我想可以借用这段话评价您的画所达到的至高境界。我们想知道,您是怎样开创这种“非常大写意”风格的。

  老甲:我写意的感觉,上大学时就有,那时候画得比较具象。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还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了避免画人带来麻烦,故而采用画马锻炼使笔用墨的方法。我画马的初衷是为了研究中国写意画的笔墨规律,这种想法现在看起来有些可笑,但历史是经常开玩笑的。当时的要求是笔墨淋漓痛快而不失形,认真地讲,那时画马只是笔墨游戏而已。没想到,经过不断研究试验,马成为了我的重要创作对象,越深入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以至于不能自拔而成为“画马专家”。

  刚开始画马,就想到要放开,但是缺乏力度。画马,首先一个是笔墨,再一个是造型。如果完全是生活中的造型,你要表达的东西肯定出不来,这就要变形。经过长时间连续试验,发现变形是有规律的,后来发现任伯年作品也是变形的,但他是小变形,变得非常舒服。

  我研究过中国的书法,尤其是草书,观察它的笔法变化,寻找“连”的规律和办法。正是受到草书书写的启发,突然想到马的结构,四条腿、躯干、尾巴、脑袋,整体比人物简单的多。但又比写字复杂得多,跟写字的一条线不同,一条线是出不来的,这就要千方百计变得与它接近,这就是我后来画马的方法。怎么能变得接近一点,互相之间的零件怎么连上,根据文字的规律,很大胆地把马腿拆开了,但是零件部分摆不好,那就不好看了。如果不讲究运笔那就会简单化,就变成平面剪纸,出不来你想要的力度、趣味,所以就要重新组合。开始是按照一个大概寻找它的规律,马腿分开了、马尾巴也分开了,在这部件里面寻找运动笔道的变化,概括之后再总结其中的复杂。一概括,就在书法中找到了这个“简”。

  这个探索的过程非常艰辛,我用了十年多的时间。

 

Tags:画家   开创   大写意   画马   贾浩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