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访谈精选:文艺及教育界学者谈文化

兰亭书童 2014-03-24 书坛快报 评论

贵州大学校长郑强为新华文化题字

    两会时,正是新华网文化频道上线前的紧张筹备期。文化频道的记者分批集中采访了部分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为新华网文化频道收集了许多宝贵的信息和祝福,许多知名人士为文化频道题词,寄予了文化频道很高的期望。

    3月11日,文化频道的记者来到了贵州代表团驻地金台饭店,采访了贵州代表团的多位代表及知名人士。

    欧阳黔森,贵州省作协主席,贵州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

    记者:欧阳先生,最近在网上有一篇关于您的访谈报道,标题为“保护文化血脉,打好文化这场无烟战役。”新华网文化频道带着解读文化传播文化的使命,对于“文化”这个符号非常敏感,作为文化艺术界的代表,关于这个话题,我们还想和您深入交流一下。在您的眼里,什么是我们的文化血脉?怎样才能打好这场战争?

    欧阳黔森:我们有着五千年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继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保护好我们的文化血脉,打好文化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的文化血脉体现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要培养和弘扬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的血脉是否纯正鲜红很重要。我们的血液要是鲜红的、健康的,能抵御疾病的。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过洋人的节日,圣诞节、情人节等,都比我们的传统节日热闹得多,为什么?为什么年轻的一代对我们传统文化的接受比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要慢?或者说为什么他们对外来文化会更有认同感呢?我们这一代文化人应该反省,我们对我们的下一代的影响是缺失的。为什么会有缺失呢?改革开放以来是以经济建设为主的,虽然党中央把“文化兴国”提升到了民族复兴的高度,虽然我们一直都在说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一起抓,但我们很多地方还是以抓经济为主,追求GDP和财税收入。当然,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主,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也是应该的,但是忽视了对人们精神层面的扶持就导致了社会上对文化教育关注的不够。我们这一代父母都工作,没有时间管孩子,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价值观。

    前段时间有一个很火的节目叫《舌尖上的中国》,这是我们中华文化中宝贵的一部分。我们说文化是乡愁,什么叫乡愁,乡愁就是味蕾的记忆。但我们这代人很难让我们的孩子记住某种味道,因为我们很少为孩子做饭,我们在饮食文化上对孩子的影响就缺失了。

    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对中华文化有自信,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们的文化很璀璨,很博大精深。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真善美的民族,是个以孝为先的民族,是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民族。我们要重视国学教育。我们的国学是以儒释道为主干,以戏剧小说诗歌散文艺术为次干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要言传身教,让孩子读孔孟读诸子百家,培养孩子的兴趣,对我们的文化产生自信。鲁迅说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我们的根基在中国,要学习西方文化,改良自己的文化,要把中华文化传播出去。

    记者:说到文化的传播,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我们看到了外国文化是如何通过影视、音乐以及动漫游戏等途径潜移默化地渗透进我们年轻一代人的血液中去的,您也是做影视的,对于我们如何扭转这个文化贸易的逆差问题,您有什么看法?

    欧阳黔森:如何把我们的文化传播出去?我们不能说教,不能强加于人。美国的价值观并不是强加于我们的,他们是通过影视、动漫、游戏、音乐影响我们的下一代的。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载体把中华文化传播出去。为什么韩国的电视剧这么火?我也是做影视的,原来我不看,后来也看看。我注意到韩剧,无论什么题材,无论制作大小,无处不透露出我们儒家文化的气息,这种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的影视创作队伍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要多在方法上用功,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多出优秀的作品,多出精品。

   1 2 3 下一页  

Tags:教育界   访谈   文艺   学者   精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