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鲍贤伦:我的艺术追求——最入古,最风格

兰亭书童 2014-04-14 书坛快报 评论

 【编者按】AAC艺术中国评选已经历经七届,在这项中国艺术奥斯卡的评选中,书法艺术家作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一年中格外备受关注,这些入围和获奖的艺术家正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站在AAC艺术中国评选第八届即将揭幕之际,雅昌艺术网对本届入围的艺术家进行专访,以飨读者。

  他们的2014,会有哪些新的创作、展览和变化;他们的2014,为中国当代艺术带来哪些发展指标;他们的2014,将如何影响中国艺术的轨迹?或许,这些艺术家的2014,正在酝酿着中国艺术的“蝴蝶效应”。  

鲍贤伦:我的艺术追求——最入古,最风格

  一直以来,鲍贤伦与隶书有着不解之缘。在师从徐伯清之前,他已在隶书上有不少尝试;在上世纪90年代,在不少书法家沉浸在实践汉简的经历时,鲍贤伦已开始重新选择扎根秦简。自此以后,他在隶书的创作中,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鲍贤伦告诉记者:“我的艺术追求,总结为六个字:最入古,最风格。”

  雅昌艺术网:鲍老师,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书法产生兴趣,并且由兴趣转为专业,走上隶书大家的道路呢?

  鲍贤伦:我写书法,一开始也不是说“兴趣”,仅仅是我家庭的一些影响,让我比较早地对于美术、书法有一些接触。我读书读到四年级的时候,“文革”开始就没有书读了,那总得要做点事。因此,写书法是对于课堂学习的转移。正是这样的历史的机遇,使我将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书法上。一开始,我是在我父亲的指导下写字;到1972、1973年的时候,我认识了我的老师徐伯清先生,在他的指导下,我才真正开始了书法的专业学习。至今为止没有中断,就几十年过去了。

  雅昌艺术网:听闻徐伯清老师对学生是非常严格的,您从他的教导中,最受益的是哪些方面?

  鲍贤伦:首先,徐伯清先生对书法艺术性的判断是很严格的。我们从一开始学书法,就对书法的艺术性有一个基础的框架:哪类书法是主流,哪类是精品,我们判断得很清晰。这让我对于“江湖”的书法作品有足够的清醒判断力。

  其次,徐老师的训练方法非常、非常严格,他规定我们的作业量不是常人能够忍受的,这也淘汰了许多想学书法却意志不坚定的同学,同时也培养了我能吃大苦的品性。现在回忆起来,当年一天要写六、七个小时的小楷,最残酷时可以把我的手,写得手掌竖起来后没法恢复,要靠另一个手的帮助才能恢复到原状态。但他对学生,对周边的人的那种爱护,也是非常感人的。

Tags:追求   风格   艺术   鲍贤伦   最入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