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艺评:偷不走的博物馆文物

兰亭书童 2014-05-09 书坛快报 评论

  对很多人而言,博物馆不过是在玻璃里面摆摆文物,文物上面贴个标牌,告诉你它是什么、什么时代的东西。如果没有玻璃罩子,文物旁边一般会加上“请勿触摸”这种警示语。每座博物馆都有那么几件“镇馆之宝”,如卢浮宫的蒙娜丽莎,需要几个保安昼夜监护,生怕有人偷盗。

  这些物品,按照行话,叫“可移动文物”,小到能揣兜里,大到用卡车拉,如果防范不当都是可能被盗走的。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让馆藏文物有了另一种形态,把“不可移动文物”直接放在博物馆里展出。在这里,有一座埃及的神庙,有一座中国的园林。这些文物很大,大到谁也偷不走。

  丹铎神庙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埃及厅是整座博物馆最重要的展厅。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埃及文明对美国观众而言既亲切又神秘。为了体现这种神秘感,展现孕育在尼罗河畔的文明之光,埃及馆专门设计了一个宽阔的水池,并通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将室外的光线引入,照射在水面上。置身于埃及馆,仿佛就在尼罗河边。

  更让人有身临其境感触的,是馆中心矗立的两座巨大花岗石建筑——丹铎神庙。这座神庙建于公元前15世纪,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其修建的年代正处于埃及被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凯撒统治的时期。

  古埃及的神庙不仅是具有祭祀功能的建筑,同时在设计和装潢上也体现出其宗教或神学的观念。丹铎神庙本身便是古埃及人对自然世界认知的一种表达。比如神庙的基础上雕刻着古埃及的纸草书以及莲花,并突出尼罗河之神的象征地位。竖立在门廊前的两个圆柱,仿佛被盛开的莲花围绕的两捆纸草书。

  石雕是最能表达宗教信息的方式,神庙外墙上雕刻着罗马皇帝向神明祭奉贡品的图景。这些雕刻一方面极其鲜活地再现了三千多年前的服饰,另一方面也保留了古埃及人高超的雕刻技巧。石雕采用凹陷雕刻法,这样的作法源于埃及充足的阳光照射,阳光照在浮雕上,其留下的阴影通过凹陷的边缘,构造出人物的轮廓和棱角。

Tags:不走   文物   博物馆   艺评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