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河南一教师20年收藏焦裕禄藏品2100件

兰亭书童 2014-05-16 书坛快报 评论

    新华网郑州5月15日专电(记者宋晓东)48岁的冯路身着朴素,说话慢条斯理,语不起波澜,可一旦走进陈列焦裕禄藏品的展室,冯路的话匣子就再难合上。一幅幅老照片,一张张旧报纸,每一个藏品背后都有冯路讲不完的故事。20年,收藏2100多件焦裕禄藏品,这个在同行眼里特立独行的人,被称为“红色收藏家”。

    冯路是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的老师。20多年前,刚刚开始收藏生涯的他在确定收藏项目时放弃大多数人青睐的古玩字画,与众不同地选择收集焦裕禄藏品。“我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对焦裕禄的印象特别深,小时候的儿歌都是唱的焦裕禄。”冯路说,“焦裕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必须要被继承传播下去,我收集焦裕禄的藏品就是为了给后代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让他们永远记住这个好干部。”20多年来,冯路收藏有关焦裕禄的书籍、新闻报道、现场照片、画报、海报、纪录片、画册、像章、邮票、纪念品、工艺品等10多类,累计2109件藏品。

    前不久,冯路在郑州举办一场名为《人民公仆干部楷模》的焦裕禄精神展,其中不仅有1966年2月7日刊载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人民日报》,还有比这更早的学习宣传焦裕禄事迹的报道、文件,包括《人民日报》1964年11月20日所载的《焦裕禄同志为党为人民忠心耿耿》、《河南日报》1964年11月22日所载的社论《学习焦裕禄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等。其中,1966年焦裕禄追悼会的24幅现场照片,堪称“孤品”。这些难得一见的藏品资料,真实地反映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焦裕禄精神萌生、发展、发扬光大的历程,给很多前来参观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万里驱驰,筚路蓝缕,披星戴月,十年如一。”冯路曾作诗形容自己20年的收藏生活。在很多同行的眼里,冯路是一个“怪胎”。“我完全可以收藏字画古玩,或者名贵玉器,很多朋友因为收藏都得到了很高的经济收入,而我却捉襟见肘。有的同行笑我傻,家里人也不理解,但是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下去,不能让焦裕禄精神失落。”冯路说。

    为了安放藏品,冯路贷款在郑州市西区建了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展室,收藏的2100多件藏品终于有了家。但前不久,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展室拆迁,这无异于又给冯路当头一棒。“为了找个合适的地方展览陈列,操碎了心,起码少活十年。”冯路感慨,“下一步怎么办还不清楚,但无论多难,我都要想办法将这些藏品展示出来,它们是学习焦裕禄精神最好的教材。”

    “前两天联系到了两个藏品,一个是上世纪60年代的版画,还有一个是40公分的焦裕禄铜像,我都很感兴趣,虽然还在筹钱,但我志在必得。”冯路在谈及未来时,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希望能建一个焦裕禄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展出藏品,搭建一个集收藏、保护、学习和交流研究的平台,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感受焦裕禄,传递焦裕禄精神。”

Tags:河南   藏品   教师   收藏   焦裕禄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