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南京博物馆文物库房面向公众开放

兰亭书童 2014-05-18 书坛快报 评论

  新华南京5月17日专电(新华社记者 蒋芳)17日9时30分,南京博物院文物库房迎来了建馆80多年以来首批100名观众。这批“幸运儿”平均年龄20岁左右,大部分是高校学生。据了解,这也是我国博物院系统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核心库房。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5·18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搭建沟通的桥梁。藏品如何搭建沟通的桥梁?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把博物馆的库房向公众展示。

  360度无死角监控 6道库门防护能力超过银行金库

  “只有达到最高风险等级和防护等级规定的博物馆才有条件向普通观众开放,否则对于文物来说都是威胁。”南京博物院典藏部主任田名利说。

  “最高等级”首先就体现在监控和安保上。记者作为17日首次首批进入南京博物院核心库房的体验者,陆续参观了文物扫描室、文物消毒室、文物摄像室、文物修复室,以及金属文物和书画文物两间库房。其间,360度无死角监控设备始终在头顶高悬,监控系统直接与公安局联网。而每进一道门都要通过“双控手段”,即保管员持门禁卡和典藏部负责人持钥匙才能共同开启。

  “进入核心库房共经过6道门,每道门都有独特的功能。比如第一道门俗称防尾随门,特意做成透明材质,只有确保门外无人跟随的情况下,工作人员才会开启第二道门。”田名利告诉记者,而文物库房门则更有“技术含量”。田名利指着这道金属门说,这道门的防护水平甚至比银行金库的还要高,除了采用密码锁加机械锁双保险,密码仅有少数核心成员才掌握,还能做到防火、防水、防虫、防震、防有害气体以及防冲击。

  真空充氮灭菌、1.92亿像素摄影、火山灰化合物调湿

  安保措施如此完善,保护手段情况如何?在扫描室,一幅明代画作《明陈芹修篁文石图轴》正在接受仪器扫描。据介绍,这套顶级的德国扫描仪器用于扫描平面文物,如书画、皮革等。区别于普通扫描仪,这套扫描仪不仅精度极高,而且整个扫描过程对文物是无损的。

  有机文物如纸张、衣物和木材往往容易因细菌滋生而损坏,因此进入库房之前都必须经过彻底的消毒?南京博物院所采用的是一套真空充氮灭菌器。工作人员介绍,通过真空抽氧充氮,保持100小时以上,文物上的所有细菌就能够被全部消灭。

  给文物拍照又有什么讲究?“普通照相机和摄影棚是不行的。”工作人员介绍,照相机的像素高达1.92亿,例如正在拍摄中的“民国掐丝珐琅彩羊”,即使放大许多倍也十分清晰,拍摄一次10至15年都不用重拍。摄影棚则是无影光房,不仅用的是冷光灯,即使长时间照射也不会让文物发热,而且整个灯光系统都是无线遥控的,避免布线和插头给文物安全造成隐患。

  最令人惊叹的是书画库房内的火山灰化合物调湿墙。墙面乍看上去并不起眼,特别之处就在于,能够在适度高的时候自动吸附湿气,当库房内干燥时自动释放。“对于书画来说,恒温恒湿是最关键的,使用这种高科技的调湿墙,就能够在南方梅雨季节和空调故障时期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工作人员说。

  42万件文物仅展十分之一 不少文物在库房度过一生

  国内文物的保存环境一度令公众揪心,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透露,国内“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蚀情况,其中受重度腐蚀的文物达到230万件,占馆藏文物总量的16.5%。”

  记者调查了解到,不少博物馆现有库房面积、文物保存设施、藏品保护环境等都难以达到文物保护要求。在河南、河北、陕西的一些县级博物馆,还在用白灰吸潮、脸盆加湿这样最原始的手段对文物进行保护,一些基层博物馆馆长甚至在烦恼“文物太多往哪放?”

  文物库房的保护条件和水平为何如此重要?“以南京博物院为例,一共珍藏了42万余件文物,但能够常年展出的也就4万件宝贝。剩下的则大多躺在库房,等待时机向公众展出,因此必须用先进的科技确保文物安全无虞。”田名利说。

  然而,一些博物馆专业人士也透露,由于文保科技是边缘非主流研究系统,即便是像故宫这样不差钱的国家馆,文物保护也是危机四伏。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用了两个“没想到”形容故宫文物保护现状,“没想到故宫文物那么珍贵,没想到保护条件那么差。”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今年的博物馆日主题是藏品搭建沟通的桥梁。希望通过这种开放的形式,让公众了解文物存放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面,我们做文物保护的人是怎么对待文物的。“这是第一次尝试,如果尝试的效果好,以后这样的活动会经常举办。”龚良说。

Tags:库房   南京   文物   博物馆   公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