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收藏品回购:陷阱还是馅饼

兰亭书童 2014-05-22 书坛快报 评论

  艺术品收藏市场正在成为金融骗局新的捞金对象。近日,在中国银监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有关负责人公布了6种非法集资手法,屡屡爆出欺诈纠纷的“收藏品高价回购”被列入其中。

  消息一出,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实际上,眼下各种方式的收藏品回购在收藏市场上已是普遍现象,从低端的钱币、邮票到高端的玉器、瓷器、书画等不一而足,而且的确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倾囊相购,不过近两年屡屡爆出的收藏品高价回购纠纷和案件,给收藏者留下负面印象。

  高价回购乱象

  “保值回购”、“高价回购”、“溢价回购”等口号在收藏市场上屡见不鲜,很多艺术品公司借此招揽顾客。那些承诺回购溢价越高,听起来越诱人的,很可能背后就藏有一个吸金骗局。

  据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副局长韩浩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的非法集资,主要是以毫无价值或价格低廉的纪念币、纪念钞、邮票等所谓的收藏品为工具,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在约定时间高价回购,引诱群众购买,然后携款潜逃。

  2013年8月,北京警方查封“华夏国博”文化交流中心一事曾轰动一时。据报道,“华夏国博”主要从事钱币、名人字画、贵金属、邮票、瓷器的销售,而主要销售手段便是电话推销。其除了涉嫌非法收集公民信息、销售赝品外,还以“高额收益”或者“高价回购”等方式来引诱消费者上钩。

  类似纠纷还有很多,有些收藏者不得不向法院起诉维权。比如收藏者许女士曾经遭遇的一场藏品官司。2012年,许女士从两家收藏品公司分别购买了“钞卷纸”印制《富春山居图》、书法等在内的价值十几万元的数件藏品,当时还同对方签下了回收的协议。本来坐等藏品升值或被高价回购的她却发现,大多数所谓的收藏品非但没有升值反而贬值了,高价回购的承诺也变得渺茫。

  惊醒后的许女士将两家收藏品公司告到法院,最终法院判决收藏品公司退货,但没有支持她关于商家欺诈的索赔。相比之下,许女士还能挽回一定损失,而有的收藏者却是血本无归,在高价回购承诺到期后连公司的办公地都找不到了。

  诱人的噱头

  在北京古玩城一家经营高档翡翠的店里,记者看到多数挂件、手镯、摆件等标价都在10万元以上,店主老胡为打消记者的顾虑,声称所售翡翠可以“保真回购”,买一件翡翠饰品,一年后因各种原因不喜欢了,他们不仅原价退货,而且实施“增值回购”业务,返还给一定比例的增值金额。不过他也强调,不能保证增值部分具体有多少,要视当时的市场行情而定,翡翠价格近年来不断上涨,但某段时间行情波动也在所难免。

  “古玩城很多店都提供回购服务,不这样的话,很多人不敢买,那些做投资的人都怕买到假的,这对招揽他们很有效,而那些真正玩收藏的行家则不看重这些。”据老胡讲他们对“回购”也是灵活掌握,并不在店里明示,太高调怕给自己找麻烦。

  “对于那些想投资又不怎么懂翡翠的人,就告诉他们可以保真回购,而一看就懂行的人,则不提回购,否则很可能引起对方反感。”老胡说在收藏品市场上,“回购”这种现象是由来已久,只是各家的方式不同罢了。

  真假鉴定问题成为艺术品网拍的瓶颈,为了解决保真的问题,艺术品网拍机构也纷纷推出“回购”。2013年12月,浙江天仁合艺艺术中心曾和淘宝网联手推出一场当代艺术品网拍,最吸引眼球的是,这次网拍的保价回购承诺书,上面写明:为确保藏家利益,成功拍下作品后,可以于2014年12月12日至2015年12月11日期间在淘宝拍卖会上对所购得的作品进行二次拍卖,并将作品的保留价设置为买家在本项目中的购买价格。如二次拍卖因竞买价格低于原价而流拍的,卖方将按照原价对作品进行回购。

Tags:回购   馅饼   收藏品   陷阱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