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上博专家《功甫帖》文章为何篡改文献

兰亭书童 2014-06-12 书坛快报 评论

 “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

  考证之学,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与伦理,凭证据与逻辑说话,光有“心正”,其“考”也往往囿于资料、学识所限未必能正,心若不正,那么其考证能不能正就可想而知了。

  2013年末,上博三位研究员发起《功甫帖》论辩,引起轩然大波,继续又在2014年3月26日、4月16日分别发表《<功甫帖>辨伪新证》上、下两篇,洋洋洒洒,专业期刊、媒体、网间已见多篇学术论文一一驳议,到目前为止功甫帖证伪文章没一条证据成立。

  先复习《新》文下篇的证伪思路。要有现存《功甫帖》墨本为伪,需《功甫帖》真迹已毁,因此有如下逻辑:

  1、因为“鲍家所藏大半古代法书名画巨迹已于咸丰六年(1856)太平天国农民军攻克扬州时遭到损毁。”

  2、所以《苏米翰札合册》中七札之一的《功甫帖》被单独抽出来毁于咸丰六年,而其他幸存。

  3、因此“《安素轩石刻》所辑安岐旧藏《功甫帖》最接近该帖原貌”

  4、而现存《功甫帖》墨本“缺少了鲍刻中大量丰富的书写用笔信息”

  5、所以现存《功甫帖》墨本“是晚清坊间采用流水作业、分工合作的生产品,即作伪者出于利益的最大化或意犹未尽而制造的一稿多本的摹本之一。”

  上述论证顺序中,根据结论需要使用非必然原因1,臆想出离奇的推论2,以之得出推论3,观察到现象4,得出最终结论5。这条论证主线的严重逻辑错误,已经有众多有识之士予以辨明,我再重作整理,实有蛇足之嫌。

  关于观察4,《新》文通过两条路线予以证明:

  A、对比《苏米翰札合册》中“太平天国农民军攻克扬州时”没有“遭到损毁”的米芾《章侯茂异帖》真迹和《安素轩石刻》中该帖进行对比,有以下注释:“‘茂异’、与‘顿首’分别对比——米芾《章侯茂异帖》(下)、《安素轩石刻》(上),可见原迹中的细节,在‘安素轩石刻’中皆能得以纤毫毕现”;

  B、翁方纲对《安素轩石刻》“高度肯定和颂扬”,对《安素轩石刻》的刻手则是“党氏摹刻具有相当水平亦加赞颂”,称其“刻拙书能肖、相去无几”。

  线路A使用的是图像对比法。从图像看,刻本实际上与墨迹差异非常明显,并且按照刻手的个人审美情趣对原作进行了“美化”:

刻本中如“茂”字起点改变入笔方向、撇画删除“不好看”的骨节   “异”字竖撇画末端增添了牵丝、长横与右竖做了粘连分离手术等?

Tags:篡改   文献   专家   文章   功甫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