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东山书院重建开院暨寸耕社第一回展开幕

兰亭书童 2014-06-22 书坛快报 评论

      2014年6月15日,始建于元代初期的东山书院于山东蒙山鬼谷子村重建竣工并开院。重建后的东山书院设置了兼顾修行、学问、艺术、生活等课程和活动,并将书院茶室、手工陶坊、山林之地综合运用,打造一处可修心养性的禅意空间。
 

      东山书院始建于1313年,为元代初期的名门望族后人康恭所办。书院师资雄厚,学子云集,盛行元、明两代,造就了当时官至礼部侍郎的康若泰、官朝列大夫的李彦博等。明朝末期,随着康氏家族家道中落,书院也随之萧条,至清初,历400余年而倒塌。
 

      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学者郭翘楚将东山书院移建蒙山南麓贯庄村。曲阜第68代衍圣公孔传铎之胞弟、翰林院五经博士孔传鋕作《移建东山书院记》,镌碑立于书院。清代雍正八年(1730年)大学士陈世倌书“东山书院”匾额悬于讲堂。
 

      2011年,东山书院注册成为民间文化社团,并在战国时期的纵横家鬼谷子的隐居地蒙山鬼谷子村择址再度重建。2014年,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燕守谷以艺术家的身份对书院重新设计规划,并重建完成。新的东山书院除设有一座讲堂外,还有四处利用旧民居院落改建成的艺术家工作室,另设蒙山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以及茶室、手工陶坊等。
 

      在这之前,燕守谷曾在东山书院举办书法邀请展,邀请笔友入山交流。“因为在山川的怀抱里,自觉与荒寒为友,体味荒寒之中未遭世俗污染的原始浑朴之美,能沐浴灵魂,陶冶性情,开拓胸襟,提升人的精神存在。”谈到重建东山书院时,燕守谷这样说。
 

      蒙山,古称东蒙、东山,位于沂蒙山腹地,临沂市西部,辖龟蒙、云蒙、天蒙、彩蒙四大景区,绵延百余里。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
 

      蒙山层峦叠翠,奇峰耸立,历有“九十九峪、七十二峰、三十六洞天”之说。蒙山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现在种类植物1200多种,古、珍、特树种繁多,被誉为“天然氧吧”、“森林浴场”。
 

      蒙山历史文化悠久,是东夷文化的中心发祥地,祭山文化起源于此。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留有回马岭、圣憩石、小鲁处等遗迹。鬼谷子在此修炼授徒,其徒弟孙膑、庞涓名闻天下,留有鬼谷子讲堂等遗迹。李白、杜甫曾结伴同游蒙山,杜甫写下了“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佳作。北宋苏轼登蒙山留下了“不惊沧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佳句。清朝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也都登临蒙山留下了颂扬诗篇。
 

      蒙山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钻石矿山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相关链接:

中国的书院文化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教育组织形式,也是中国教育史上极具特色的一种制度。它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最著名的有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白鹿洞以及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清朝末年,教育改革,全国省府州县书院纷纷改为新式学堂,书院成为历史。
 

      无论宋代理学、明代心学、清代汉学的大盛,还是学术思潮的演变,都与书院的发展密不可分,如宋朝程朱学派、明代东林学派、清朝乾嘉学派等便是以书院为主要基地形成和发展而来。书院还是当时文学家的讲坛,清代桐城派三祖之一姚鼐及弟子们就在书院讲学长达数十年。历代著名书院都有藏书,大量古代典籍因此得以保存,并形成图书收藏和维护制度。除此之外,作为教育机构的书院还培育了大量的人才。宋代朱熹创办或主持白鹿洞书院、武夷书院,从事教育近50年,培养的弟子达数百人之多,他们活跃在南宋的政治、思想、教育等各个领域。岳麓书院也培养了数代风云人物,仅清一代,就有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刘坤一、唐才常、熊希龄、程潜等。
 

 

Tags:东山   书院   重建   第一回   展开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