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中国书画名家沈学仁艺术人生访谈录

兰亭书童 2014-07-09 书坛快报 评论

  一般而言,人们都会认为从事书画业的艺术家们过的都是一种悠然自得,如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诚然,要创作出好作品,确是需要剔除杂念,做到心与境的高度融合。然而,纵观我国书画历史,不乏诸多日理万机,却佳作频出之古贤先辈。若想在“动”与“静”中游刃,需要有博厚的底蕴,渊广的学养和深沉的修为。

沈学仁

沈学仁

  在当今书画界,把这三项优势都集于一身的,就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族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行业发展研究中心特高级研究员,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特聘画师——沈学仁先生。

  沈学仁先生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忙人,在他的工作室,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媒体拜访和前来交流的学生。在记者与沈学仁先生时间不长的采访通话中,就有两次被邀约采访时间的媒体记者们打断。即使忙碌,沈先生依旧井然有序地安排着一切,彬彬有礼地回应着众人。一如书画界人对他的称谓——学者型艺术家。

  苏轼曾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沈学仁先生虽谈不上“粗缯大布”,但绝对称得起“腹有诗书”。他敛于内而表于外的学者风度,是在当年物质和精神文化都匮乏的成长环境里,对文化,艺术不荒于思学,不辍于求索的人生追求中淬炼而出的心性和精神气韵。遥想当初与绘画的结缘,沈学仁先生饶有兴味地告诉记者,要从一幅幅古老的烟盒画片说起。

  融于传统 合于创新

  1941年,沈学仁先生出生于山东潍坊。他从七岁开始,便受教于书画课业。可惜在当时,关于书画学习的资料少之又少,只能就地取材,因陋就简。他自童年起,就被香烟盒里绘有《红楼梦》《西游记》等题材的插画片产生浓厚兴趣,并以此为范本进行临摹,每每绘到酣处,亦是乐此不疲,从那时起,沈学仁先生习画便不乏废寝忘食,挑灯夜战之时。

  沈先生兴奋地说:“我特别喜欢画画,我觉得,兴趣的作用是最大的。那时上学,课间的时候我们也会出去写生。除了正常的课业以外,我把时间都用在画画上了。这一画,就是一辈子。”

  在任何领域,要想做到出类拔萃,天赋与勤奋,二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在艺术领域,勤甚至未必能补拙。对于沈学仁先生而言,从兴趣被激发的那一刻开始,就让他的天赋秉性得到无限释放,加之勤奋研习,得到了特批出省函件,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一名本科生。

  沈先生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的这段经历对我的一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就是能有一个系统地学习,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当时我们主要学西方素描,色彩等等,但关于中国画的课程不是很多,也不系统。要想学好中国画,功夫只能用在课外自学。”

《春满人间》 尺寸:68×68cm 2006年创作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春满人间》 尺寸:68×68cm 2006年创作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在学习绘画的道路上,由于青年沈学仁品学兼优,才华出众,得到廖静文先生赏识,并将他推荐给吴作人先生为徒。在吴作人先生、刘海粟先生、李苦禅先生的耳濡目染下,并得到他们的亲自教诲,沈学仁学业精进。

Tags:中国   艺术人生   访谈录   书画名家   沈学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