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王念祥:无收藏不治学

兰亭书童 2014-07-23 书坛快报 评论

王念祥接受记者专访,聊起书法与收藏。京华时报记者赵思衡摄

  王念祥接受记者专访,聊起书法与收藏。京华时报记者赵思衡摄

王念祥的金石书体:心旷神怡,22×96cm。

  王念祥的金石书体:心旷神怡,22×96cm。

  继2012年在荣宝斋举办联展后,“何宝森王念祥书画展”明年将再次与观众见面。此前,何宝森创造的新画风“光墨画法”、王念祥创成独具一格的“金石书体”为大家津津乐道。近两年中,王念祥也勤加练习,争取着更大的突破。收藏、编纂著作皆是他多年的兴趣爱好,他将二者有机地融汇到传统书法中,成为一名集收藏治学于一身的书法家。

  □聊书法

  独创体并和金石与篆刻

  王念祥初学颜真卿时,认为其肥硕;续学柳公权,认为其虽婀娜但板滞;之后开始临摹欧阳询、褚遂良。临摹一段时间后,王念祥认为其颇具书卷之气,为一时雅美,书写若干年后便开始临摹汉隶。待而立之年,王念祥转而遍临钟鼎籀篆,尤其钟情于《毛公鼎》和《散氏盘》。“偶然一次,我读《秦汉瓦当图录》,便被它奇妙古拙的瓦当文字所倾倒。”随后,王念祥将篆刻的线条与书法合二为一,将金石与篆刻参同并和,独创了风格特异的“金石书体”。在他的书法中,字软中带硬,柔中有刚,有着曲线弧度的形式之美,圆润又不失刚性。“惟篆刻之作,用刀如用笔;我则反其道而行之,用笔如用刀。如是刀笔合一,积月累年,反复练习,成为今日的书体。”王念祥如是说。

  书法推崇“二王”致误区

  对于书法创作,王念祥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认为,早期推崇的“二王”书体在科举考试时被沿用,但其实书法流派有很多,却没有得以发展。“‘二王’作为中国书法鼻祖是历史的一种错位,它导致了书法的误区,先秦之前还有很多丰富经典的字体值得传承学习。”

  王念祥自幼喜爱书法,至今已有近40年的时间。“非主流、非结社、非师承”是王念祥一贯的主张。在他心中,中国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底蕴沉淀是他最好的老师。王念祥解释:“中国书法家都是传承于‘师傅带徒弟’这种传统,但我一生贪玩,没有目的,倒给我带来好处。刚开始可能会走入误区,但学今人不如学古人,我不局限于某一个老师,看似没有老师,但我能够借鉴中华五千年以来的文化。”

  此外,王念祥表示,随着硬笔字的盛行,使沿用了两千多年的毛笔逐渐退居“二线”,简体字也逐渐取代了繁体字,“从实用性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书法创作来说,是一个悲剧。”而对于书法的创新,王念祥认为,“书法创作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创新也一定要做有源之水,回归本源”。

Tags:治学   收藏   王念祥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