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经济学家姜洪成书坛“新兵”:我完全拒绝官员型书法家

兰亭书童 2014-10-28 书坛快报 评论

  在这个数字时代,很多人时常提笔忘字。然而,也有一批文人雅士,他们醉情翰墨、吟诗作赋。

  经济学家姜洪叱咤金融界多年,日前换以文人雅士的姿态亮相,让业界同仁认识到了一个潜藏多年的“书家姜洪”。

  他为何在深隐多年才选择亮出自己的书法?只写书法不作画的他,对于“书画同源”这个提法又怎么看?身为经济学家的他,对于学者或官员型书法家如何评价?

  带着这些疑问,光明文化记者日前来到北京至高美术馆,姜洪遴选的72幅书法作品正在这里展出。在将近一个小时的对话中,姜洪向记者道出了他的书画哲学。

经济学家姜洪成书坛“新兵”:我完全拒绝官员型书法家

姜洪在书法展上与好友畅聊书法

  我崇尚中国传统书法 不拜当代人为师

  光明文化:您的家人多为读书人,可谓书香门第,祖父曾以卖字为生。如今,您已潜心研习书法长达三十多年。请问,您为何现在才向公众亮出一个身为书家的姜洪?

  书家姜洪:的确,我们家上几代人都是读书人,但“香”是个形容词,在是否“香”这一点上,需要让别人去评判。

  今天这个画展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对外公开的个人画展。今年5月过生日时我也办过一个私人小型画展,但那次我邀请的都是老朋友,并没有向外界公开。

  我长期从事经济、金融领域工作,这些都与书法没有什么关系。此外,当你担任一定的职务时,也无法区分你是在搞艺术,还是利用你的影响力。如今,我的职务影响力没有了,我纯粹是在搞艺术,从内心来讲这样更好一些。

  同时,书画展也是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收获很多,有很多感悟。我的书法只是以文会友,书友们的一言一行对我有很多影响,我从中汲取着营养。

  光明文化:在三十多年的研习中,您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请问,在书坛您更敬重哪些书法家,您认为,他们是否能称之为书法大家?

  书家姜洪:严格来说,我的风格还在形成中,不能说我明显是哪种风格,只能说我有自己的个性追求。我的个性追求就是,在继承中国古典书法的基础上,来表现当今的时代和我的人生感悟。但能不能通过我的字来表达出我的追求,我还不敢肯定。

  我虽然研习书法多年,但从本次书法展开始我才与书坛建立联系。作为一个书坛“新人”,我认为,写书法的人首先要学先贤、学古人,古人很了不起!二王、颜柳欧赵、孙过庭等人都是不世之材。

  常言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这些年来我一直拜古人为师,在中国几千年的书法传承中找老师。尽管当代比我写得好的人很多,但我还没想过要拜哪一个人为师。我坦率地讲,当代的我愿意观摩研究,但一个都不临。

  用西方经济学经典解决现实问题有片面性

  光明文化:您所研究的领域经济学和金融学都属于西学,按照这个逻辑,您应该更欣赏西洋画。为什么您会有这么一个跨度,没有去研习西洋画而对中国书法情有独钟?

  书家姜洪:经济学我接触的很早,初中时我就自学政治经济学读本。上大学前我就读过资本论。80年代,我读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读本,以及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经典著述,当时我觉得他们很高妙。

  后来,我在国际关系学院执教时产生了疑问,即经济学是不是已经度过了它的黄金年代?毕竟学科发展并非一直处于上峰,比如希腊神话只属于三四千年前,而亚当斯密马克思等人的研究就已是经济学顶峰。

  我读过《亚当斯密传》,他也是一位教师,我曾按照他的做法去尝试。后来我意识到自己难以成为亚当斯密,于是就拿出部分精力研读中国古典思想名著,如《四书》《五经》。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的身上有了西学和中学两股力量。而中国文化的力量让我日益认识到,用经济学经典来解决现实问题有一定的片面性。

  光明文化:您的不少书法作品写的是先贤孙过庭的诗句。不知您为何如此喜欢他的字,您和他之间有着怎样的心灵感应?

  书家姜洪:我从小受颜体的影响很深,但我个性求变,后来我又力图结合颜体和柳体,之后我又研习魏碑和隶书十多年。十几年前我曾临习孙过庭的《书谱》,慢慢地我意识到,其实孙过庭是一位可以雄视千古的书法大家。

  他在《书谱》中写道:“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衅搓于毫芒。”他提倡映带俯仰,气脉贯通。他的字求变求险却不怪,我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人,因此我与他是心灵相通的。

  与他的极其特立独行相比,我与朋友的沟通要多一些,所以我的字险而不诡,多了一些平和与圆融。在研习中,我自己的书法风格正在形成。

Tags:书坛   书法家   新兵   经济学家   官员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