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中国书画名家刘左钧艺术人生访谈录

兰亭书童 2014-10-31 书坛快报 评论

  看刘左钧先生的作品,给人第一感觉,是柔润细腻。再仔细观赏,却有一种如入仙境的幻幻之感。眼前之画的确是真山真水的写生佳品,却亦如脱离了凡间烟尘般飘然如梦。这并非是刘左钧先生以技法而能的刻意笔墨,而是存在于其心灵深处的,对那些一尘不染的,秀水灵山的澄透感怀。而他的感怀,也并非止于对山川之美的笔墨抒发,更是对于梦境所得的创作。把“现之实”与“梦之虚”相合,便成为了刘先生创作灵感之泉源。

刘左钧

刘左钧

  刘左钧先生1938年出生于湘中涟源,父亲是当地一位著名的文化人,且酷爱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擅长画梅。幼年的刘左钧在父亲的教导下初习书法,尔后,在环境陶冶的耳濡目染中,年幼的刘左钧逐渐喜欢上了绘画,常学父亲的样子拿笔在墙壁上涂涂写写,至今,家乡一些旧房的斑驳墙壁上,还依稀能看见刘先生幼年时的墨迹。刘左钧先生成长的年代,正是兵戈烽烟的战时岁月,加之父亲的英年早逝,更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愈发潦倒,母亲在万般无奈下,只能把刘左钧过寄到湘西溆浦的远房伯父为子。虽然离开了自己的至亲,但彼时的刘先生却有了一个比较安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也在这个时期,他对绘画的兴趣愈发浓厚,绘画也成为他抒发情感,寄托思念的一种方式。或许,是因“情之所至”之思感不断撬动着他潜于心底深处的通透灵性,让他在不知觉中悟道于天地自然,并随着不断的写画实践,将万趣灵思之“心法”化于对技法的掌握运用,在浑然天成中淬化出妙笔生花。

  “我不是科班出身,也未专门拜过师,但我能虚心学习,善于思考,并从临摹古人的,还有当今一些国画家的作品开始,逐步体悟出中国画的创作之道。我就是特别喜欢绘画,兴趣所向,就总会去探索,而且乐趣无穷,也能所得颇多。”

  刘左钧作有一方“无处无师”的印章,镌刻着刘先生虚怀谦学的彻悟与矜细。他告诉记者,只要虚心,认真,到处都有老师。以古人为师,以今人为师,以大自然为师,倾听各种意见,观者就是老师!

  梦缘山水 师道自然

  刘左钧先生的山水国画大都取材于南方及家乡涟源和溆浦的自然风光,说起家乡美景,他的情绪非常激动。

  “我后来回到家乡,看到那里的变化太大了!实在是太大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生态环境却被破坏得很严重!我看了以后真是非常痛心!那些美好的风景找不到了!有好几次,我都在梦里梦到从前非常美的山水画面,甚至在梦里梦到的,比过去的更美了!”

  梦的力量是强大的,它的潜能甚至可以起到治疗和修复的作用,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亦持有“梦都是‘愿望的满足’”之观点。显然,刘左钧先生以书画之“梦想”照进创作之“现实”,实是一直在进行着用笔墨“修复”源自于心底那份剪不断,割不掉的情感记忆。这种心源动力的暗示作用有着无限威力,它能把人的精神摧毁,更能让一切美好事物滋养人心。可以说,刘左钧先生的“愿望的满足”是来自于对美好的向往,这样的愿望,便使他把梦中山水淋漓尽致地溢彩于笔墨精妙。

Tags:中国   艺术人生   访谈录   书画名家   刘左钧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