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历代名家写牡丹

兰亭书童 2015-01-22 书坛快报 评论

  五代徐熙【玉堂富贵图】

  【玉堂富贵图】 徐熙 轴绢本纵112.5CM 横38.3CM

  牡丹花常被称为富贵花。它是花中之王。自唐代以来,牡丹就成了民间所爱的、画家常写的花卉了。牡丹与白头翁 (鸟名 )画在一起,叫做「玊堂富贵」了。图中牡丹、玊兰、海棠、杜鹃,布满全幅,最后还用石青衬地。枝叶花鸟,用墨笔钩出轮廓,然后敷以彩色,湖石下还绘了一只野禽。这种满纸点染,不留隙地的画法,显然受了佛教艺术的影响。五代时后,花鸟画盛行,徐熙、黄筌二人,一在南唐、一在后蜀,同为后世花鸟画之祖。黄筌一派的花鸟画,用重色,气象华贵,非常艳丽 ;徐熙则用「水墨淡彩」予人以超逸清雅的感觉。黄筌与徐熙的风格大不相同,因而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不错,徐熙是一位品格高尚的野逸画家,专画动植物而极少画山水,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说他「多状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以写生为主,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徐熙没有做过官,一生致力于绘画。「图画见闻志」又说 :「徐熙辈,有于双缣幅素上画丛艳迭石,傍出药苗,杂以禽鸟蜂蝉之妙,乃是供李主宫中挂设之具,谓之铺殿花,次日装堂花,意在位置端庄,骈罗整群肃,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这可能是一种挂在墙壁上作装饰的图案画。徐熙的生卒年不详,只知南唐于开宝末年 (公元975年),李后主降宋之后没有多久他就因病逝世了。

  北宋赵昌《岁朝图》台北故宫

  赵昌,生卒年不详,字昌之,剑南(今四川成都)人。北宋画家,专攻花卉草虫,早年师法滕昌祐。为了深入观察,他经常在清晨绕栏谛视,手调彩色当场描绘,自号 “写生赵昌”。所作形态逼真,敷色鲜艳,为时所重。由于赵昌不轻易以画予人,故其作品传世极稀。因《写生蛱蝶图》无作者款识,又董其昌在图后所题跋:“赵昌写生曾入御府,元时赐大长公主者屡见冯海粟跋,此其一也”,遂将此幅作品定为(宋)赵昌所画。

  诗塘上乾隆皇帝题曰:「盖画幅本大,或有破损处,为庸贾割去,别署伪款,所存已非全璧。」而从画幅边缘裁切的不甚自然来看,当有此可能性。幅中梅花、山茶、水仙和长春花,以朱砂、白粉、胭脂、石绿画成,再用石青填底,色彩明丽,显得富丽堂皇。其构图特殊,由湖石和繁密交错的花朵,布满整个画面,丝毫不留空地,整齐严肃,极具装饰的效果。在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提及,南唐宫廷中有被称为「铺殿花」的绘画作品,为宫院挂设之用,必需位置端庄,骈罗整肃,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而此幅作品的构图命意正与之相吻合,可作为此一风格延续的代表。

  宋人牡丹(相关)

  华春富贵图

  花王图

  滕昌祐 牡丹图

  宋人戏猫图

  此图绘大小八狸奴,嬉戏於湖石、花丛、绮茵、绣榻间。衣架上有两道横枨搭脑,两端出头上挑,有龙凤圆雕为饰。开光圆坐墩又名绣墩,造型如鼓,上下彭牙作弦纹及鼓钉纹样,摹仿鼓面皮革帽钉的形式。有牙子内翻马蹄足彩绘梅花漆方桌,桌上置有插珊瑚树的梅瓶、三联尊及两漆盒。据学者考证可能是明代宫廷画家的仿作。

  宋人十八学士图(四幅)台北故宫

  “十八学士”指唐代李世民为秦王时,于宫城西开文学馆,收聘贤才,罗致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十八人,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文献,商略古今,号为十八学士。这四幅《十八学士图》画面上只画其中若位学士,或正在对着画卷品头论足,或品茶弈棋,或赏花论诗,各学士的举止神情各异,他们的僮仆装束不同。有明显的界画风格。

  《传宋苏汉臣五瑞图》,中国古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幅无名款,旧题为苏汉臣,但以画风来论,较似明代作品﹐如湖石结构较为疏松﹐强调太湖石之空透性﹐但笔墨水份甚多,造形甚为平面。花木的画法花亦趋平板﹐叶之翻转并不符合自然生长原则,是为元以后之风格。在用色方面,浓艳富丽,与宋人沉着细致的风格不同。衣纹以较快速而奔放的线条画出,转折处也比较方硬,是明代浙派后流行的笔法,然而这种衣纹线条更能表现舞跳时旋转时的速度﹐使画面充满了动感与活力。

Tags:历代   名家   牡丹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