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浸润了权力的艺术终将原形毕露

兰亭书童 2015-02-06 书坛快报 评论

浸润了权力的艺术终将原形毕露

  中国新闻网 

  小马飞刀

  有报道说,河南省委原常委、郑州市委原书记王有杰自诩是一位笔耕不辍的书法爱好者,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有《王有杰书法集》。他在台上时,有评估其书法价格为每平方尺上千元。落马后,某拍卖行曾通过网络拍卖一幅王有杰的书法作品,起拍价仅30元,却无人问津。

  前两天,《美术报》刊发了一篇评论,说得不错:翻阅任何一部中国书法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官员在书法史上的比重着实不小,数得上名的一流的古代书法家,官员居多,可以说,官员书法是中国书法史的特殊现象。但是,古代官员更看重书法的文化效益,而非经济价值;更注重书法内在的抒情功能,而非表面的功利意义。正是在这种情境之下,中国书法艺术得以在历朝历代有序传承、不断发展,涌现出大量的经典作品与书法大家,并经过长年累积形成了凝聚中华文脉,深入人心、生生不息的中国文化精神。然而,这种国粹正在被当下许多官员书法所践踏。小马飞刀想说的是,只要你用毛笔写过字,又有个一官半职,然后通过关系运作一下,摇身一变就成了什么协会的会员、秘书长、甚至主席、名誉主席等等,于是一个书法家就诞生了。而通过收受巨额润笔贿等方式,这些官员书法家们最终圆了自己的富豪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索要墨宝者,心里都有着精细的盘算,在封建社会,商人就以能获得皇帝和上级官员的墨宝为荣,而当今社会,商人们以能与领导合影、获得领导题字为荣。他们用金钱换取官员的真迹,向社会展示个人与官员的关系,以抬高自己的身份。而题写墨宝的官员,自然不会白白题写,权力膜拜与讨好必定有其存在的价值空间。在反腐风声日紧的今天,权力不好直接出售时,通过艺术品出售却是可以曲线救国的,当浸润了权力的书法卖出一个好价的时候,你能说我是钱权交易?

  在十八届中央纪律五次全会分组讨论会上,针对一些不守规矩的人,王岐山如此评价:有的领导干部楷书没写好,直接奔行草,还敢裱了送人。在谈到一些地方书协官气太重时,王岐山说:现在有的干部玩过了,飘飘然了,忘记了执政党和老百姓的关系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小马飞刀最后想说的是,才华横溢的官员我们见得太多了,什么官员作家、官员画家、官员摄影家、官员发明家,有的的确水平很高,但最终绝大多数还是原形毕露,成为笑谈。

  来源:兰州晚报

 

Tags:原形毕露   浸润   终将   权力   艺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