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手炉身价与日俱增 拍卖行情的日趋火爆

兰亭书童 2007-01-17 艺术市场 评论
       随着空调和取暖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手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已越来越少了,但与此相反的是,在拍卖市场上的手炉身价却是与日俱增。在去年12月底举行的嘉德四季拍卖会上,三只明清时代的小手炉成交价达到了44000元。

  手炉,又称“袖炉”“捧炉”“火笼”,是旧时宫廷乃至民间普遍使用的掌中取暖工具。手炉是由火盆逐渐发展演变而来,自唐朝始创,到明清时期尤为盛行。明朝中后期,手炉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制炉人才辈出。手炉选材除水磨红铜、紫铜、银白铜、白铜、黄铜等,还有景泰蓝,玉质等。手炉炉盖镂空的雕刻,有各种图案,精致生动。有的还满身刻花,炉底及提梁处有作坊或人名款识。而手炉收藏和玩赏也风行一时。

  综观目前的拍卖市场,成交价最贵的一只手炉是在2005年香港佳士得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成交的一只明末局部鎏金人物纹手炉,估价80万至100万港元,成交价则达到了303.2万港元。这只手炉炉盖上的亭台人物栩栩如生,更为重要的是上面还有“云间胡文明制”刻款,胡文明为明晚期铸铜工艺名家,尤擅长铸造铜炉,所作器物式样高古,精美撩人,在当时就有很高的价值与口碑,时称“胡炉”。

  除了胡文明的款识之外,在目前拍卖市场上,能够受到市场追捧的还有“潘祥丰制”“张鸣岐制”等款识。在2006年北京翰海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只并没有刻花图案的小铜手炉,就因为上面有“张鸣岐制”款,估价16000至20000元,成交价则达到了38500元。张鸣岐也是明代著名的制炉高手。他制作的手炉多姿多样、工艺精湛、性能优越。他制作的手炉一般是炉体小、炉壁厚,手感较重,整炉不用镶嵌或焊接,全用榔头手工敲击出来。

  综观名家制作的手炉,融雕、镂、刻、镶、磨等工艺于一身,汇诗、书、画、印于一器。工匠们视铜如纸,以刀代笔,变化丰富多端。深刻则入骨三分;浅刻则细如发丝,由于许多手炉不仅是实用器物,更是斋房文玩,极富文人书卷气,因此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收藏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名家制作的手炉也不一定有款识,但从其制作工艺上就可见一斑。如2003年北京华辰春拍推出的清中期·铜胎画珐琅三阳开泰图海棠形手炉,估价24000至28000元,成交价则为38500元。这只手炉通体以蓝釉为地,上绘缠枝花卉纹,腹部四面开光,正背两面为相同的三阳开泰图,两侧面为花卉绶带鸟图,色彩鲜艳,绘画细腻生动。

  随着手炉拍卖行情的日趋火爆,赝品手炉也层出不穷,特别是仿造名家制作的较为普遍,因此除了关注手炉的款识、字体之外,还要注意工艺制作的精细程度,特别是炉盖的纹饰是否达到精细的程度,款识再逼真,其工艺制作达不到水准,一定是伪品。

Tags:手炉   与日俱增   日趋   身价   火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