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中国拍卖业风雨兼程20年

兰亭书童 2007-02-03 艺术市场 评论
      1月23日,对于中国拍卖业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全国各地的拍卖界同仁云集北京,共庆中国拍卖业恢复发展20周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颁布10周年。

    1986年的广州,一家叫广州拍卖行的国营企业悄然诞生。谁也没想到,它的诞生,却激活了沉睡多年的中国拍卖业。20年来,我国拍卖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统计,拍卖企业数量从1986年的1家发展到目前的4055家;拍卖从业人员也已突破6万人,国家注册拍卖师有7218人之多。而拍卖成交额更是快速增长,仅2006年,全国拍卖成交额就达3000亿元。


    20年前,了解拍卖的人可谓凤毛麟角,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拍卖到底是怎么回事。但20年后的今天,这种特殊的交易形式已“无孔不入”,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据了解,现在的拍槌不仅槌向了文物艺术品、资产、农副产品、房地产、机动车、公物等领域,股权、冠名权、无形资产等的拍槌也是此起彼伏。


    “喜好收藏的人,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了他们购藏的最佳方式之一;从事鲜花生意的,拍卖已然成了家常便饭;到拍场竞投一辆二手车,也成了今天不少都市人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业内专家认为,尽管拍卖提供的只是一种中介服务,但它已成为今天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次中国拍卖业恢复发展20周年庆祝活动中,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指出,拍卖这一公开、透明并日臻成熟的经营方式,逐渐被应用于动产、不动产乃至财产权利的处置中;拍卖低成本、高效率配置社会资源的特殊服务功能,促进了商品流通、资产盘活、文物回流和市场繁荣;飙升的艺术品拍卖价格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


    值得一说的是,中国拍卖业恢复发展尽管只有20年,但行业法律法规建设的步伐却处于“快行道”。1996年7月5日,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0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并于1997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对于一个新兴行业来说无疑是幸运的。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对此感慨道:“拍卖行业恢复起步方才10年,我们就拥有了一部国家大法。这对于刚刚蹒跚学步的新兴行业,是何等的得天独厚的知识、纪律和法律保障。”她认为,这10年来,正因为有《拍卖法》的统一规范,拍卖行业才得以自强自律,健康成长,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20年斗转星移,艰辛、奋斗、创新、探索……中国的拍卖业今非昔比,创造出一串串咋舌的战绩,令世人击手称赞。但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的形势,以及行业内存在的问题。


    日前,在京召开的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三届理事会上,张延华会长指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无疑为拍卖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拍卖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但与此同时,社会各方面对拍卖企业运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而随着拍卖企业设立审批制的逐步规范和透明,投资拍卖行业更加容易,外加上国际同行的介入,使得这一领域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张延华会长还指出,随着发展,拍卖活动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亟待解决。像10年前颁布的《拍卖法》,已不能适应当前拍卖活动中遇到的新问题。在法律法规不能于短时期内修改的情况下,就亟须制订必要的行业规则来进行补充和完善。此外,现今的拍卖企业很多都是从司法拍卖和公物拍卖起步的,基本都是综合性的,少有自己的专长,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经营特色或专业特色,缺乏核心竞争力。显然,对于一个年仅20岁的年轻行业来说,需要开拓和完善的领域还有很多。


    在庆祝活动期间,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还向20年来为拍卖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业内外人士颁发了“特殊贡献奖”、“突出贡献奖”和“贡献奖”。与此同时,还对2006年资质评定获得A级以上资质的700多家优秀企业,以及第二届“中拍杯”拍卖师主持技巧竞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拍卖师进行了表彰。

Tags:兼程   中国   风雨   拍卖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