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版画收藏渐受青睐

兰亭书童 2007-03-24 收藏资讯 评论
未来5年内版画将逐渐改变其在国内市场中“旁听生”的角色,不再简单地被塞夹在油画或国画专场内,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其渐趋“丰满”的身段将醒目地呈现在藏家面前。

  传统版画主要是指木刻,它以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其在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版画行情刚刚启动


  版画这一在欧美、日本等美术市场发达地区销量最大的画种,在当前中国艺术市场大潮中的表现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直到2003年广州嘉德举办了国内第一个版画专场———“1940-2003年中国版画典集”,荟萃60位版画家的近200件作品,涵盖木版、石版、铜版等多个版种,取得134.2万元的成交额和55%的成交率。此后诸拍卖公司纷纷加大对版画的投入,藏家们也更加关注版画的市场价值。


  2005年是国内版画市场大跨步前进的一年。上半年起色还不甚明显,下半年就已风起云涌。最为典型的是11月份北京华辰秋拍主办的“历史的主题”专场,推出了近现代版画珍品近60件,很多是我国木刻运动先驱艺术家们的传世“孤品”,其中黄永玉亲笔题词并钤印的经典之作《周恩来总理》从1.5万元起拍,历经几十轮激烈竞价,最终以17.6万元成交,成为该专场的最高价作品。


  2006年5月结束的广州嘉德夏季拍卖会上,有“版画的拓荒者”之称的当代名家应天齐教授的《西递村系列》以19.2万元落槌,拍出了当时国内版画市场的第一高价,再次吸引了广大藏家和艺术爱好者们的眼球。


  上文列出的数字虽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仍可以看作国内版画市场“回暖”的鲜明信号,预示着版画这一默默无闻的“丑小鸭”向“白天鹅”转变的强劲势头。虽然版画类最高价不及油画及国画,但相比上世纪90年代中期版画市场基本为空白而言,其成长速率之快实为喜人;相比几年前绝大多数作品不足万元的成交价格亦是巨大的跨越。


  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昔日的“丑小鸭”会在即将到来的大拍中扮演什么角色呢?这是充满悬念同时又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据笔者了解,国内版画的收藏者和油画有一定程度的类似,主要是文化修养高、接受能力强、现代思维活跃的中青年人群。他们追求现代性、时代性和情趣性,与传统中国书画收藏家的定位截然不同。中产层次的物质支配能力使得他们能从容地承受艺术水准并不逊色的当代名家版画作品,而版画尤其是套色版画较强的装饰性满足了现代家居的现实需求,实现了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完美统一。


  除此直观可见的功用之外,当代名家版画的市场潜力更是不容忽视。当下世界版画拍卖中的天价作品———毕加索的《节俭的一餐》,在1984年时的售价是3.25万美元,1987年攀升到了11万美元,而到了2004年12月它在英国以62.13万英镑(约合118万美元)成交,把版画在西方的热度推到了顶峰,成为历史上最昂贵的版画作品,在短短20年间价值翻升了20倍。


  还有一项不容忽视的是当代油画家的限量复制版画。这些当红艺术家们的油画原作价格动辄上百万,一般受众难以奢望。而这些优秀油画作品的版画复制品,价格多在8000-20000元左右,一般限量印销,每张作品上都有详细编号和艺术家亲笔签名,此类作品的增值空间也将逐日凸显。


  诸多业内人士表示,相信未来5年内版画将逐渐改变其在国内市场中“旁听生”的角色,不再简单地被塞夹在油画或国画专场内,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其渐趋“丰满”的身段将醒目地呈现在藏家面前。

Tags:版画   青睐   收藏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