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知情人揭露鉴宝节目真相假画当真画估价上百万

兰亭书童 2007-03-27 收藏资讯 评论
近来,不少电视台推出了鉴宝类节目,以其丰富的知识性、趣味性吸引了大批观众。但是,也有些节目内容存在很多问题:仿造拙劣的假画,在节目中被当做真迹估价上百万元;鉴定专家把自己收藏的假画作拿到节目中估出高价,欺骗观众;大肆宣扬藏品能够升值的时候,从来不说明收藏市场的交易风险等等,不少文物专家指出,当前的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严重扰乱了收藏市场,应加以整顿。

  以假当真

  齐白石假画当成真迹估价

  著名书画鉴定家张蔚星表示,现在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中把赝品当成真品的情况确实非常多。以某电视台的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为例,2006年的一期节目中,专家为一套齐白石通景屏估价上百万元,但其实这套通景屏是赝品,画的笔法、款识都与齐白石真迹相差甚远。书画行内一般认为,达到七成像的仿品,可以被称为高仿,在市场中往往可以以假乱真。这套通景屏只有四成像,仿造水平仅比潘家园地摊货略强。在电视上被当做真迹公布出来,会让广大观众以为,这个水平的作品就是齐白石的真迹,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评委收藏假画鉴定为真迹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画鉴定家透露,该电视台的另一档艺术品投资类节目,在去年的一期节目中,曾聘请一批南京著名书画专家担当评委。节目中,有一幅署名郑板桥的竹子画,有大约8平方尺,可谓尺幅巨大,专家团给估价500万元。但实际上,这幅画是赝品,而且属于高仿级别,非专业鉴定人士难以认清其本质。 这位书画鉴定家还透露,其实这幅画就是担当现场评委的某位南京书画专家的,是他以极低的价钱从别的城市买来的,而且买时就知道是赝品。不知他通过什么手段,把自己的画搞到自己当评委的节目中,而且当着亿万电视观众,把赝品鉴定为真迹。其实即便是郑板桥的真迹,如此尺幅的作品现在市场价格也仅300万元上下,你标500万的价格卖,根本没人搭理你。

  报喜不报忧

  只说升值从不说风险

  从事书画鉴定业10余年来,因为一张画导致倾家荡产、犯罪入狱,乃至背井离乡的事情,张蔚星见得太多了。他说,在外行人看来,文物艺术品买卖,只存在真伪的风险,但其实投资的都是真迹,也存在巨大的交易风险。每个画家作品的价格,都是有涨有跌的,瓷器、青铜器等其他品种也一样。藏品的价格随着牛市和熊市的转变而不断变化,这一点与股市十分类似。比如很多当代的画家和书法家,其作品去年以来价钱跌得厉害,如果2005年年底或2006年年初有人按当时的市价买入的画作,现在按当时的价钱卖,不会有人理睬。

  现在股票类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都反复强调“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有的还在屏幕下方打出上述字样。而反观各电视台的收藏鉴宝类节目,则从来没有此类提示。现在就连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的电视广告,都在屏幕下方打出做生意有风险的提示。

  专家做假

  三种伪专家最易出问题

  文物专家方书华介绍说,现在文物鉴定界不但赝品泛滥成灾,而且伪专家也很多。伪专家大概分为几种:一种是不论什么藏品,一律说是假货;一种是不论什么藏品,一律说是真货;还有一类专家声誉卓著、著作等身,但搞的是纯理论,明明不懂鉴定,还要去搞鉴定;更有的专家,以开证书为荣,以赚钱为目的。


  如果把这些专家请到电视节目上,就容易出问题。现在《艺术品投资》聘请的都是实力派专家,那种专门给别人开证书赚钱的专家,一概不要。

Tags:知情人   估价   揭露   真相   节目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