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海派三杰”的艺术及行情

兰亭书童 2007-03-28 艺术市场 评论
       在海上画派创立的过程中,有三位画家一前、一中、一后,犹如接力赛跑,一棒接一棒,将海派鹤立于中国画坛,这三位就是海派先驱赵之谦、海派领袖任伯年、海派巨匠吴昌硕。由于他们的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极大,故有“海派三杰”之誉。民国时期,沪上专门有收藏他们作品的藏家群体,并成为字画市场上的热门人物。不过,他们三人的艺术和行情却是各不相同。

  海派先驱赵之谦

  赵之谦(1829~1884)是我国清末著名篆刻家、书画家,也是海上画派的开拓者。初字益甫,后改字伪叔,号冷君,又号悲庵、无闷等,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咸丰九年举人,曾三次进京会试未中,做过绍兴知府幕客、私塾教师等,后被京朝官僚看中,历任江西鄱阳、奉新、南城知县。期间在南昌主持纂修《江西通志》,以“七品官”终其身。赵之谦同任伯年、虚谷、吴昌硕一起创立了“海上画派”,打破了清末画坛死气沉沉的格局,他们四人成为百年来对我国绘画极有影响的人物。“海上画派”虽盛于任和吴, 但其发端还当首推赵之谦。

  赵之谦精篆刻、工书法、擅绘画。他的篆刻初学浙、皖二派,后突破秦、汉钤印藩篱,吸取古钱币、镜铭及碑版等篆字入印,讲究章法,刀法变化,浑厚闲静,别创新格。边款有魏碑风貌,印侧刻画像,也为其首创。他的书法, 开始师法“二王”和颜鲁公,后来又学北碑,并用“钩捺抵送,万毫齐力”之法作书, 他的行楷有“颜底魏面”的风貌;篆、隶书师法邓石如,并以魏碑笔法写行书,不落窠臼,自成一家。在绘画方面,赵之谦花卉、蔬果最为人称道,其花卉、蔬果出自徐渭、原济、李复堂,并以篆刻入画,金石味很浓。此外,他笔下的作品大都是农家常见之物,如白菜、萝卜、地瓜、大蒜等,布局独特,构图饱满,笔墨酣畅,设色浓艳,同时善于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著有《二金蝶堂印谱》、《补环宇访碑录》、《六朝别字记》等。

  赵之谦艺术成就很高,作品存世少,故其作品很早就享有声誉。民国时期初期在沪上已形成收藏赵之谦作品的圈子。当代收藏家、书画篆刻家钱君萄先生就收藏了大量赵之谦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各大博物馆也注意收购赵的作品。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开始进入海外拍卖市场,颇受日本、港台澳及东南亚藏家的青睐,其作品价格屡创新高。1987年他的《茶花萱草》(成扇)在香港以4.5万港元成交,1990年他的力作《牡丹、紫藤、桂树、梅花》(四屏)在苏富比拍卖中以352万港元成交,创赵氏作品的最高价。20世纪90年代国内艺术品拍卖兴起后,他的作品又成为国内藏家竞拍的目标。1993年他的《花卉·书法》(扇面)在首届朵云轩拍卖会上以16万元成交。之后他的作品居高不下,1997年他的《行书》(四屏)在朵云轩拍卖会上以55万元成交。2001年他的《大富贵亦寿考》被上海敬华拍至55.6万元。近两年,赵之谦的作品价格有较大攀升,2005年他的《和贵仙寿四屏》在上海中天获价330万元,同年《花卉四屏》在苏富比获价572万港元,《行书四屏》被嘉德拍至93.5万元。现赵之谦的作品价格是海派画家中最高的,其绘画作品每平方尺高达5万元以上,后市仍将是海内外藏家竞争的目标。

  海派领袖任伯年

  任伯年(1840~1896)是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与任熊、任熏、 任预合称“海上四任”,又与蒲华、虚谷、吴昌硕合称“海上四大家”。初名润,号次远,青年时代因崇拜费晓楼才华,改名小楼,别号山阴道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末五口通商后,上海成为国内最大的商埠,人称“十里洋场”,那时,全国各地以卖画为生的都集中到上海来淘金。在绘画艺术领域,由于海上绘画受求新变古影响,传统一路已是强弩之末,于是新的画风运应而生,任伯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任伯年生活在一个民间艺人家庭,自幼随父学画,后到上海一家南纸店学徒,还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专门用铅笔学习过西洋素描,因此,任有高超的造型能力。其后随任熊、任熏学画。中年起,在上海靠卖画为生,可惜一生困于生活,五十岁后得了肺病,五十六岁就离开了人世。

  任伯年是一位天资聪颖、才气横溢的绘画全面手,花鸟、人物、山水、鱼虫、翎毛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的绘画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了丰姿多彩、新颖生动、雅俗共赏的独特画风。任的花鸟画成就最大,他的花鸟画吸取恽寿平的没骨法,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王雪涛先生说,“任伯年用色非常讲究,尤其是用粉,近百年来没有一个及得过他”;他的肖像画,取法陈洪绶、新罗山人,重视写生、钩勒、点族、泼墨交替互用,赋色鲜活明丽,形象生动活泼,且题材相当广泛,多绘历史故事、民间神话传说等老百姓喜闻的题材,曾绘《群仙祝寿图》,精丽工细,富丽堂皇;他的山水早年师法石涛,中年以后兼取明代沈周、丁云鹏、蓝瑛,并上追元代吴镇、王蒙,以纵肆劲真的笔法见长。任伯年的书法也很有特色,早年学郑板桥,书法参以画意,奇警不凡,题款书法大小倾侧,整齐参差,一气呵成。传世作品有《陈小蓬斗梅》、《牡丹双鸡图》、《三友图》、《麻姑献寿图》。任伯年的绘画对近代绘画产生了重大影响,徐悲鸿称其“仇十洲以来中国第一人”。

  在艺术市场上,任伯年历来是热门人物,在世时作品就很有销路,据说早年任在上海一叶扇面可卖二百文(铜钿),一张画片可卖三、四百文。这个价格在当时并不低,一般画家一叶扇面只能卖到几十文,他的老师任熏不相信任伯年画价如此高,因为他的扇面只卖百文,故特地从苏州赶到上海来了解,果然如此。民国期间,任伯年的作品在藏界享有很高声誉,任伯年的存世作品较多,价格也十分昂贵,并有专门收藏任伯年作品的圈子,著名收藏家钱镜塘先生就藏有大量任伯年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注意对任伯年作品的收购,从现有情况看,任的作品大多收藏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民间和港台澳东南亚典藏家手里也有一些他的作品。80年代初期,他的作品开始走上海外两大拍卖行,1986年任的四开《人物册》在香港以16 万港元成交,这个价格与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作品的市场价差不多。进入90年代,其作品价格上涨明显落后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1991年他的《花鸟》四屏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3万港元卖出,同年他的《钟馗》被苏富比拍至76万港元,1993年任的十二开《花鸟草虫册》在首届朵云轩拍卖会上以95万元成交,1997年任伯年的《华祝三多图》在新世纪拍卖会上以266万元成交,创任氏作品市场最高价。 以后,任伯年的作品价格有所回落,但精品价格不低,如1998年任伯年的《攒花携姬》在中国嘉德以55万元拍出。2000年任伯年的一幅《评字图》被中国嘉德拍至154万元;2001年上海敬华首次拍卖会上,共推出4幅任伯年的作品,全部成交,其中任伯年的精品《无量寿佛》(尺寸105×53CM)原为海上著名收藏家钱镜塘先生的旧藏,估价仅40—60万元,经海内外买家激烈竞争,最后以112万元成交,另三幅为他的一般作品,成交情况分别为《牧羊图》3.9万元、《踏雪寻梅》5.5万元、《芭蕉立鸽》4.6万元。近几年,任伯年的作品价格居高不下,尤其是精品的价格相当昂贵。2002年他的《松鼠》(25×32cm)尺幅不到一平方尺,仍以3万元的价格成交。其《华祝三多图》被中贸圣佳拍至2860万元,令海内外为之轰动。

  不过从市场上看,任伯年的伪作较多,早年任霞、任堇、倪田、江寒汀等都是伪任伯年的高手,并留下不少任的赝品。投资者和收藏者在购买任的作品时,需谨慎从事。笔者认为,任伯年作为海派的领袖人物,未来还有很大升值潜力。

  海派巨匠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是我国近代海派杰出的艺术大师,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合称“20世纪传统四大家”,吴为四大家之首。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别号缶庐、老缶、 老荣,又称苦铁、大耷等,1911年署款“吴俊”,辛亥革命后写“俊卿”, 七十岁以后以字行,浙江安吉人。书斋名“削觚庐”,觚即是法,削觚当是去其泥古之意。 吴昌硕少时随父读书,曾入私塾。22岁考中秀才,后拜著名学者俞樾为师,学习诗词和文字训诂,又从书法家杨岘学习书法。30多岁时,吴昌硕对绘画创作产生了兴趣, 曾求教于任伯年。任伯年看了吴昌硕以篆书写法为之拍案叫绝, 并预言吴昌硕将成为海上画坛的中流研柱。果然不出任的所料,多年后,吴昌硕的画艺已享誉大江南北。 1913年杭州西冷印社成立,德高望重的吴昌硕被公推为首任社长,现西冷印社已发展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篆刻书画学术团体。

  吴昌硕对绘画、书法、篆刻、诗文均有精深的造诣, 其中绘画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特别是他的阔笔写意的技法和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对近代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将20世纪文人绘画推向了新的高峰。当代绘画大师齐白石曾诗道“青藤八大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徐渭、朱耷、吴昌硕)门下转轮来”。评价之高, 由此可见。笔者认为,吴昌硕的绘画艺术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图布局讲究气势。吴昌硕的构图与书法、印章的布白相似, 喜取“之”字和“女”字的格局,或作对角斜势,题词或长或短,都根据画面气势来安排。 如梅花干枝很少有直上的,但为了强调画面的气势和艺术效果,他采用了干枝向上之姿。

  二、书印入画重视神韵。吴昌硕有着很深的书法和篆刻功底, 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书法作画”。他的用笔采用悬腕中锋,笔力苍劲老辣,力透纸背。 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紫藤等,所作紫藤,疏密有致、繁而不乱, 画面效果十分动人。另外,他的松、竹、荷花、山茶、牡丹、水仙、葫芦、 蔬果等均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三、色彩追求鲜艳厚重。吴昌硕用色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 尤善用西洋红写红梅、牡丹,色泽强烈鲜艳。最见性格的是他敢用大红大绿,常以红、黄、 绿诸色调入赭墨,在冲突中取得协调。

  四、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吴昌硕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从绘画题材、构图布局、 笔墨设色、落款铃印,无不经过仔细推敲,成竹在胸,“笔到意随”。 许多作品还留下了诗句来衬托画的内容,寄托他的思想感情。所以, 吴昌硕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堪称一绝,并对近代画坛影响极大。

  他的绘画也有不足之处,特别是与同时代的任伯年、王震相比,他的绘画题材稍窄。此外,他的构图过于雷同,变化不丰。

  吴昌硕的书法长于篆、隶、真、行,尤精石鼓文。他自己曾说:“曾读百汉碑, 曾抱十石鼓”。可见他临写石鼓功力深厚,用笔结体朴茂雄健,自成一家。 他的刻印上远宗秦汉,近取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遒厚劲古,开古来之风。在民国时期, 他与钱瘦铁、王冠山(冰铁)并称“江南三铁”。日本人对吴昌硕极为推崇, 称赞吴昌硕为唐之后第一人,特专门铸造吴昌硕半身铜像,赠西冷印社陈列。

  由于吴昌硕艺术成就之高,跟其学字画的人很多,王震、赵子云、王个簃、诸乐三、 陈半丁等都是他的弟子。但是能跳出吴昌硕流派自立门户者恐怕也只有潘天寿。

  吴昌硕流传下来的作品较多,但其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珍视,早在民国时期就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时画价与张大千、吴湖帆、溥儒不相上下,属市场最高的。20年代,日本人来上海买吴昌硕的画,开价达100两银子,那时,由于吴应酬多,有时不得不请弟子赵子云代笔。80年代他的作品开始进入海外拍卖行, 每幅作品在数万元。80年代中期,吴昌硕的精品开始突破十万元,如1987年他的《山水》在香港市场上以12万港元售出。到了90年代初期, 他的作品在海内外藏家的追捧下,扶摇直上,如1990年吴的精品《花果册页》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32万港元拍出,创吴氏作品市场最高价。而其一般作品也动辄在10万元以上,如《菊石图》和《曼倩移来》在1991年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2万港元和48万港元成交; 《红绿梅花》成扇在1991年佳士得拍卖会上创下7.15万港元的好成绩。他的书法也有不俗的表现, 在书法中,以篆书价格最高,有的篆书价格与绘画作品价格不相上下, 如1990年他的两幅篆书在香港市场上拍卖到16万港元,一幅横披卖到8万港元。1993年他的《篆书》对联以10.3万港元成交。之后,吴昌硕的作品居高不下。尤难能可贵的是, 1998年尽管我国艺术市场受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但吴昌硕的《牡丹丛兰图》(192×28cm)在朵云轩拍卖会上仍创下49.5万元成交的佳绩。近两年,随着大写意作品逐渐受冷落,吴的作品也受到影响,价格有所回落,但遇佳作,价格肯定居高不下,1999年《古木幽亭》(41×28cm)只有一平方尺,被翰海拍至3.19万元,2001年《花卉12开册》被上海敬华拍至60.5万元。2003年后其价格开始大幅飚升。2004年《花卉十二屏》在嘉德拍卖会上以1650万元拍出,令市场为之惊叹。从市场上看,他的花鸟题材的绘画作品能创下如此佳绩实属不易,也反映了吴昌硕的艺术有着迷人的魅力。

  现在“海上三杰”中,任伯年绘画的题材最广,赵之谦和吴昌硕绘画题材比较狭窄。在当今拍卖市场上,吴昌硕和任伯年的作品价格相当,赵之谦作品价格稍弱。有专家认为,未来任伯年的作品价格有望在吴昌硕之上,任伯年的作品潜力相对较大。

Tags:海派   三杰   行情   艺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