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千年诵传的诗句,刻在一代又一代的心中。但在刻艺盛世的明清两代,匠人所刻的竹木牙角人物摆件中却以神仙佛怪、帝王将相与仕女才子为多,鲜有农人题材的独立摆件。
多年前杏花春雨的时节,踏着蜿蜒青湿的石板,我在古董铺旧陋的博古架中巧遇了它──一尊通高约17厘米的明代民间黄杨木雕摆件(见图)。我小心翼翼把它从博古架上扶下,指去陈年的灰垢,露出黄灿的皮浆,又托在掌上轻轻抚摩,反复鉴赏……终以千钱允得主人首肯,将其易姓。
细细品读农夫小像,那晚明匠人不以“面朝黄土背负天,曲腰躬背扶锄犁”去刻画农夫的田间辛劳;也不以肩担脊挑沉沉的金穗来描绘农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丰收愉悦,而以一位头绾束髻,短褐敞胸的农人,双手持锄撑于地,跣足倚锄把,踏立在秋阳下的黄土田间,体现中国古代农人以土地立命,以锄犁觅衣食的质朴风貌。
刻匠对此农人的衣锄手足均取粗犷的线条从简勾勒,惟对农人的脸部表情处理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瞧此侧首眯目的农夫,似醉似醒地瞄视前方;嘴角朝上那么轻轻一弯,鼻翼向两侧微微一阔,他惬意的目光已随稻田里翻滚的“黄金”向前延伸;嘴角亦随秋风下泛起层层稻浪而泛出喜悦。然而这种喜悦对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农夫却十分短暂。刻匠赋予农夫喜悦中似又带着一声长叹的口形,已道白了古川沙人氏祝悦霖的那首竹枝词:“火轮那管炙肌肤,辛苦田间汗血锄。完却官租橐欲罄,叩门月米又追呼。
- 上一篇:伴得金龟纳吉祥
- 下一篇:探访假文物市场 两周做出千年假文物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3-18铁杆球迷“趣评”足球改革方案
- 03-18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03-18古董镜头 发烧新宠 2010年10
- 03-17从配角到藏市宠儿 茶器——品茗千年雅韵
- 03-17跟风暴涨之后 黄龙玉近期短炒行情正在降温
- 03-17厦门最大水晶石:重达200多斤 开价130万
- 03-17藏市“黑马”将军罐 青花将军罐收藏价值高
- 03-17端砚在拍卖市场量价齐升 媲美鸡血石及田黄
- 03-17古砚身价风生水起 2010年09月
- 03-17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1342℃密云57座古墓被盗掘一空 19万平米古墓发掘完毕
- 551℃仿清早期若深珍藏款盖盅鉴赏
- 341℃长江石价格炒高喊价300万 上千人江边淘宝
- 330℃国内元青花拍卖不温不火
- 319℃“瓷片族”工地捡瓷 提醒瓷片收藏要有主题
- 300℃战国刀币
- 221℃中国龙大银章发布会北京举行 图
- 210℃80后90后藏家怀旧 收藏变形金刚游戏卡
- 197℃奥运钞疯涨500倍 纪念币没这么火
- 197℃买茅台股票真的不如买茅台酒吗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