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暴雨后河边冲来大量古钱
钟智勇今年13岁,在凤山中心小学读五年级。见到记者后,他从家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放着他捡来的23枚古代铜钱。虽然部分铜钱已经生锈,但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见。铜钱上有的写着“政和通宝”,有的写着“祥符通宝”,有的写着“开元通宝”,还有“平元通宝”、“太平通宝”等等。
“去年夏天的一天,我班上的女同学孙丽婷、赖小英放学回家路过‘观音河’时,发现河里和岸边有很多铜钱。那天,这两名女同学总计捡到了100多枚铜钱。此事在保守了几天后,还是被同学传开。随后,我去捡铜钱,也捡到了3枚。”钟智勇说,要捡到铜钱大多都在下完雨后,这样的话,雨水才会将铜钱冲上岸来。
获知这一信息后,钟智勇有事没事总喜欢到河边玩耍。3日,一场暴雨让钟智勇又看到了希望。5月4日中午12时许,放假在家的他特意来到“观音河”寻宝,果真发现岸边及水里有很多枚铜钱。这次他轻而易举捡到了20枚铜钱,其中有5枚铜钱是粘在一起的,加上去年夏天捡到的3枚,他总共有23枚铜钱。这几天,他的七八个同学加上村民捡到的铜钱总计有好几百枚。
钟智勇告诉记者,有点遗憾的是,他的两位女同学捡来的铜钱后来都被家人扔掉了,因为家人信迷信,说捡到的铜钱不会给家里带来好运,所以干脆将铜钱扔掉避邪。
记者在凤山村采访时,有村民说,大雨过后都可以在“观音河”捡到铜钱,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年来,村民在“观音河”捡到的铜钱少说也有上千枚之多。 10米河段频现“钱踪”
真的那么容易就能捡到铜钱?在钟智勇的带领下,记者也来到了这个叫“观音河”的地方寻宝,发现这只是一条宽度不到15米的河流,清澈见底,深度不到半米。“你看,我们就是在这段近10米长的区域内捡到的铜钱。”记者跟着钟智勇找了20多分钟,但没有捡到一枚铜钱。见记者有点失望,钟智勇安慰说,因为5日没有下雨,所以现在很难找到铜钱,因为铜钱都是从上游冲下来的。另外,假如运气好的话,用锄头有时候也可以挖到铜钱,但是这样挖到铜钱的概率并不大。
为什么在这段近10米长的区域内才能捡到铜钱,而其他地方捡不到铜钱?对此,钟智勇也没有解释出一个所以然来。钟智勇说,他也不知道捡来的这些铜钱到底有没有考古价值,如果有考古价值的话,他会交给博物馆;如果没有价值的话,他会好好收藏,就当留作纪念。
铜钱出自古墓群?
铜钱来源跟古墓群有关?关于这个问题,记者咨询凤山乡政府一位工作人员时,他给记者的答案是“应该没有”。
得知记者采访,凤山村支部书记钟德喜闻讯也来到“观音河”。提到铜钱的来源,48岁的钟德喜给了记者一些解释。
钟德喜告诉记者,他也有过捡铜钱的经历,但是数量不多。在凤山村,大多村民都曾捡到过少量铜钱。对于铜钱的来源,有着种种猜测,但最有可能的答案,他认为是出自古墓群。在钟智勇捡到铜钱的位置上游1000多米处,有一个叫“火烧坝”的地方,当时那里是个“乱坟岗”。在他10多岁的时候,亲眼看到那里有一些古墓,有些墓还算很豪华,可能葬的是有钱人。
“大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开荒,这些古墓被夷为平地,现在古墓也不复存在了。”钟德喜说,因年代久远,这些在古墓里的陪葬铜钱被雨水一冲的话,就会随着河水冲到下游,所以村民在下雨后捡到铜钱,也不足为奇。
如果真有古墓的话,也不可能只有铜钱,应该还有其他文物?“即使村民捡到文物也不可能会交给博物馆,应该被村民拿去买钱了。”钟德喜这样认为。
在钟德喜的指引下,记者来到这个叫“火烧坝”的地方,原先钟德喜所说的“乱坟岗”已在人们的视线里消失,被取代的是平房、良田,而要看到坟墓只有靠想象了。
可能是窖藏铜钱?
凤山乡真有古墓群吗?这些铜钱到底是出自哪个朝代?为解开其中的谜团,记者找到了安远县博物馆从事考古工作25年的考古专家钟荣昌。
通过铜钱上面的文字,钟荣昌向记者断定,这些铜钱出自南宋、北宋时期,极有可能是窖藏铜钱,因为在古代,安远县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很有名望的人士,不可能存在什么古墓群。
要说窖藏铜钱从何而来,为何会被水冲到岸边?钟荣昌告诉记者,应该存在3种情况,一是在古代,一些有钱人因想到外地谋发展,而铜钱比较重携带又不太方便,所以将铜钱用罐子装埋在地下;二是随着改朝换代,铜钱已失去流通的价值,所以被人埋在地下;三是一些有钱人因为没有后代,将铜钱送人又不情愿,所以干脆埋在地下。时间越久,因为种种原因,铜钱的主人也没取铜钱,这样一来的话,随着开荒及开发,许多装铜钱的罐子被无意打破,一下大雨后,铜钱就会被雨水冲出水面。由于铜钱量比较多,一下雨就陆陆续续会有部分铜钱被冲出水面,被人发现捡回家。
钟荣昌之所以认为这些铜钱是窖藏铜钱,还是有根据的。钟荣昌说,在1984年,该县江头乡永镇村一村民在打地基时,发现一个罐子装着30多斤宋朝的铜钱;1989年10月,镇岗村湾里村有村民无意中发现62.5斤汉朝的五铢钱;1991年,同样在镇岗村湾里村原先发现五铢钱的地方不到200米处,再次被人挖到30多斤五铢钱;几年后,在孔田镇富长村,有村民在菜地里挖到7斤多清代铜钱。
这些铜钱被村民上缴安远县博物馆后,钟荣昌清点了一下,总计有两万多枚。钟荣昌说,在第二次发现的五铢钱,他数了一下也有1万多枚。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清理后,他发现这些钱里竟然有一枚罕见的“反五铢”。本来五铢钱上面的排序是“铢五”,但在这枚罕见的五铢钱上却印着“五铢”;更奇怪的是,“铢”字的偏旁反了一个位置。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跟错版的人民币一样,可见它的珍贵性。在安远县博物馆,记者亲眼见到了这枚“错版”五铢钱。
谈到出土的大量铜钱,安远县博物馆原馆长杜东升也认为是窖藏铜钱。杜东升说,凤山乡、镇岗乡、孔田镇等地在古时经济比较繁荣,而出土铜钱的地方在古时是驿道,是一些商人必经之地。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有钱人因担心携带的铜钱被人抢劫,觉得埋在地下更为安全,只是后来没去取而已。
“这些铜钱的出土,对于研究安远县发展史、经济史及研究古代铸币水平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对于到底有没有古墓群的存在,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杜东升说。
钟智勇今年13岁,在凤山中心小学读五年级。见到记者后,他从家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放着他捡来的23枚古代铜钱。虽然部分铜钱已经生锈,但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见。铜钱上有的写着“政和通宝”,有的写着“祥符通宝”,有的写着“开元通宝”,还有“平元通宝”、“太平通宝”等等。
“去年夏天的一天,我班上的女同学孙丽婷、赖小英放学回家路过‘观音河’时,发现河里和岸边有很多铜钱。那天,这两名女同学总计捡到了100多枚铜钱。此事在保守了几天后,还是被同学传开。随后,我去捡铜钱,也捡到了3枚。”钟智勇说,要捡到铜钱大多都在下完雨后,这样的话,雨水才会将铜钱冲上岸来。
获知这一信息后,钟智勇有事没事总喜欢到河边玩耍。3日,一场暴雨让钟智勇又看到了希望。5月4日中午12时许,放假在家的他特意来到“观音河”寻宝,果真发现岸边及水里有很多枚铜钱。这次他轻而易举捡到了20枚铜钱,其中有5枚铜钱是粘在一起的,加上去年夏天捡到的3枚,他总共有23枚铜钱。这几天,他的七八个同学加上村民捡到的铜钱总计有好几百枚。
钟智勇告诉记者,有点遗憾的是,他的两位女同学捡来的铜钱后来都被家人扔掉了,因为家人信迷信,说捡到的铜钱不会给家里带来好运,所以干脆将铜钱扔掉避邪。
记者在凤山村采访时,有村民说,大雨过后都可以在“观音河”捡到铜钱,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年来,村民在“观音河”捡到的铜钱少说也有上千枚之多。 10米河段频现“钱踪”
真的那么容易就能捡到铜钱?在钟智勇的带领下,记者也来到了这个叫“观音河”的地方寻宝,发现这只是一条宽度不到15米的河流,清澈见底,深度不到半米。“你看,我们就是在这段近10米长的区域内捡到的铜钱。”记者跟着钟智勇找了20多分钟,但没有捡到一枚铜钱。见记者有点失望,钟智勇安慰说,因为5日没有下雨,所以现在很难找到铜钱,因为铜钱都是从上游冲下来的。另外,假如运气好的话,用锄头有时候也可以挖到铜钱,但是这样挖到铜钱的概率并不大。
为什么在这段近10米长的区域内才能捡到铜钱,而其他地方捡不到铜钱?对此,钟智勇也没有解释出一个所以然来。钟智勇说,他也不知道捡来的这些铜钱到底有没有考古价值,如果有考古价值的话,他会交给博物馆;如果没有价值的话,他会好好收藏,就当留作纪念。
铜钱出自古墓群?
铜钱来源跟古墓群有关?关于这个问题,记者咨询凤山乡政府一位工作人员时,他给记者的答案是“应该没有”。
得知记者采访,凤山村支部书记钟德喜闻讯也来到“观音河”。提到铜钱的来源,48岁的钟德喜给了记者一些解释。
钟德喜告诉记者,他也有过捡铜钱的经历,但是数量不多。在凤山村,大多村民都曾捡到过少量铜钱。对于铜钱的来源,有着种种猜测,但最有可能的答案,他认为是出自古墓群。在钟智勇捡到铜钱的位置上游1000多米处,有一个叫“火烧坝”的地方,当时那里是个“乱坟岗”。在他10多岁的时候,亲眼看到那里有一些古墓,有些墓还算很豪华,可能葬的是有钱人。
“大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开荒,这些古墓被夷为平地,现在古墓也不复存在了。”钟德喜说,因年代久远,这些在古墓里的陪葬铜钱被雨水一冲的话,就会随着河水冲到下游,所以村民在下雨后捡到铜钱,也不足为奇。
如果真有古墓的话,也不可能只有铜钱,应该还有其他文物?“即使村民捡到文物也不可能会交给博物馆,应该被村民拿去买钱了。”钟德喜这样认为。
在钟德喜的指引下,记者来到这个叫“火烧坝”的地方,原先钟德喜所说的“乱坟岗”已在人们的视线里消失,被取代的是平房、良田,而要看到坟墓只有靠想象了。
可能是窖藏铜钱?
凤山乡真有古墓群吗?这些铜钱到底是出自哪个朝代?为解开其中的谜团,记者找到了安远县博物馆从事考古工作25年的考古专家钟荣昌。
通过铜钱上面的文字,钟荣昌向记者断定,这些铜钱出自南宋、北宋时期,极有可能是窖藏铜钱,因为在古代,安远县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很有名望的人士,不可能存在什么古墓群。
要说窖藏铜钱从何而来,为何会被水冲到岸边?钟荣昌告诉记者,应该存在3种情况,一是在古代,一些有钱人因想到外地谋发展,而铜钱比较重携带又不太方便,所以将铜钱用罐子装埋在地下;二是随着改朝换代,铜钱已失去流通的价值,所以被人埋在地下;三是一些有钱人因为没有后代,将铜钱送人又不情愿,所以干脆埋在地下。时间越久,因为种种原因,铜钱的主人也没取铜钱,这样一来的话,随着开荒及开发,许多装铜钱的罐子被无意打破,一下大雨后,铜钱就会被雨水冲出水面。由于铜钱量比较多,一下雨就陆陆续续会有部分铜钱被冲出水面,被人发现捡回家。
钟荣昌之所以认为这些铜钱是窖藏铜钱,还是有根据的。钟荣昌说,在1984年,该县江头乡永镇村一村民在打地基时,发现一个罐子装着30多斤宋朝的铜钱;1989年10月,镇岗村湾里村有村民无意中发现62.5斤汉朝的五铢钱;1991年,同样在镇岗村湾里村原先发现五铢钱的地方不到200米处,再次被人挖到30多斤五铢钱;几年后,在孔田镇富长村,有村民在菜地里挖到7斤多清代铜钱。
这些铜钱被村民上缴安远县博物馆后,钟荣昌清点了一下,总计有两万多枚。钟荣昌说,在第二次发现的五铢钱,他数了一下也有1万多枚。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清理后,他发现这些钱里竟然有一枚罕见的“反五铢”。本来五铢钱上面的排序是“铢五”,但在这枚罕见的五铢钱上却印着“五铢”;更奇怪的是,“铢”字的偏旁反了一个位置。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跟错版的人民币一样,可见它的珍贵性。在安远县博物馆,记者亲眼见到了这枚“错版”五铢钱。
谈到出土的大量铜钱,安远县博物馆原馆长杜东升也认为是窖藏铜钱。杜东升说,凤山乡、镇岗乡、孔田镇等地在古时经济比较繁荣,而出土铜钱的地方在古时是驿道,是一些商人必经之地。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有钱人因担心携带的铜钱被人抢劫,觉得埋在地下更为安全,只是后来没去取而已。
“这些铜钱的出土,对于研究安远县发展史、经济史及研究古代铸币水平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对于到底有没有古墓群的存在,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杜东升说。
- 上一篇:施工破坏6000年前仰韶遗址 竟称遗址是垃圾
- 下一篇:“名家画作”系列邮票值得关注
猜你喜欢
- 2015-03-13 对“曹操墓”真伪下结论是不是太匆忙了?
- 2015-03-13 曹操墓墙现神秘钉子 头骨不能复原其相貌
- 2015-03-13 陕西发现巨大“钱窖” 藏数吨铜钱 图
- 2015-03-12 江西文交所正式挂牌成立
- 2015-02-27 江西农民自办民俗馆 3000多件藏品留住乡愁
- 2015-02-27 江西农民自办民俗馆 3000多件藏品留住乡愁
- 2015-02-25 江西农民自办民俗馆 3000多件藏品留住乡愁
- 2015-02-07 陕西考古现西周时期“最大公共墓地”
- 2015-02-07 陕西考古现西周时期“最大公共墓地”
- 2015-02-06 江西创新文化服务模式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 搜索
-
- 03-18铁杆球迷“趣评”足球改革方案
- 03-18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03-18古董镜头 发烧新宠 2010年10
- 03-17从配角到藏市宠儿 茶器——品茗千年雅韵
- 03-17跟风暴涨之后 黄龙玉近期短炒行情正在降温
- 03-17厦门最大水晶石:重达200多斤 开价130万
- 03-17藏市“黑马”将军罐 青花将军罐收藏价值高
- 03-17端砚在拍卖市场量价齐升 媲美鸡血石及田黄
- 03-17古砚身价风生水起 2010年09月
- 03-17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1342℃密云57座古墓被盗掘一空 19万平米古墓发掘完毕
- 551℃仿清早期若深珍藏款盖盅鉴赏
- 341℃长江石价格炒高喊价300万 上千人江边淘宝
- 330℃国内元青花拍卖不温不火
- 319℃“瓷片族”工地捡瓷 提醒瓷片收藏要有主题
- 300℃战国刀币
- 221℃中国龙大银章发布会北京举行 图
- 210℃80后90后藏家怀旧 收藏变形金刚游戏卡
- 197℃奥运钞疯涨500倍 纪念币没这么火
- 197℃买茅台股票真的不如买茅台酒吗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