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今年是一代书画篆刻大师、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1844~1927)先生逝世八十周年,在“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时节,西泠印社组织社员赴余杭超山拜谒先生之墓,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
超山景色清逸,林木苍翠,特别是每年嫩寒春晓的时节满山梅花吐蕊,形成“梅乡十里香雪海、清芬弥漫溢青山”的奇观,特别是名刹报慈寺前有一株宋代古梅,花开六瓣,香压群芳,可称梅王。余杭超山从而和苏州邓尉、杭州孤山并称江南三大梅坞。吴昌硕一生爱梅、画梅、咏梅,自称“梅知己”。随着年岁的增长,他的恋梅情结更加浓烈,以深情的笔触写道:“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卖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老人与梅花已是梅我合一,难舍难分。因而在其暮年,他曾先后五六次赴超山探梅观花。1927年,这已是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年。时值初春,由于上海闸北兵乱,时在余杭塘栖任局长的吴昌硕三子吴东迈将老人接到塘栖暂住。老人听闻超山梅事热闹,不顾自己年迈体弱,欣然偕儿孙赴梅乡观赏游览。在那株枝干遒劲、疏影横斜的宋梅下,老人驻足伫立,思绪翻澜,他指着报慈寺侧、宋梅亭畔的坡地嘱其儿曰:“如此佳地,百年后得埋其间,亦为快事。”老人的夙愿是归隐梅林,冷香永伴。
而今我们来祭奠先生,尽管早已过了梅花盛期,但先生并不寂寞,那红艳的山茶花、柔美的杜鹃花、富贵的牡丹花、雅致的芍药花等依然相伴着先生。在墓地的入口处,有一座古朴方正的石亭,上悬书匾为“宋梅亭”。两边的亭柱上镌刻着吴昌硕先生手书的对联:“鸣鹤忽来耕,正香雪留春,玉妃舞夜。潜龙何处去?有梦猿挂月,石虎啸秋。”站在亭内观望,环山景色尽收眼底。此亭由吴昌硕的好友周梦坡于1922年所建,老人来超山探梅,常小憩于亭中,那幽逸的冷香时常飞进老人的笔端诗中乃至梦里,老人曾无限眷恋地以诗诉情:“生前知己许寒梅”,他认为自己的前生也许就是超山上的一枝梅。
沿着弯曲的小径前行,只见先生在春阳的映照下气宇轩昂地临风依山而立,似在赏梅行吟,似在闻香遐思。尽管这是一尊石雕,但老人的身材并不高大,他一袭布衣长衫,面容平和,然而他所焕发的艺术创造力及人格魅力,却超拔伟岸。并不很长的甬道两边,对称地放着10只青石雕出的仿先秦石鼓,这是前几年墓地重修时所安置的。吴昌硕一生钟情于石鼓,曾在诗中自言“曾抱十石鼓。”老人以石鼓的气势气韵为原创,融入刀笔,终成巨擘。而今将石鼓和老人相守,也可让老人在鸟语梅香之日或月白风清之夜能赏读临写。登上数十级台阶,便是先生的安眠之地。“安吉吴昌硕先生墓”碑由先生的入室弟子诸乐三所题,两边放着鲜花圈。春祭由西泠印社副社长郭仲选先生读祭词,尔后是全体社员向他们首任老社长三鞠躬,气氛肃穆而庄严。仪式结束后,我和几位同仁在先生墓前摄影留念。墓坊两边的石柱有联曰:“其人为金石名家,沉酣到三代鼎彝,两京碑碣:此地傍玉潜故宅,环抱有几重山色,十里梅花。”撰联者是吴昌硕的乡亲、前翰林沈卫,可谓是知音知遇之言。
纪念活动后,在紧邻先生墓地的大明堂上举行了笔会,一时笔花飞舞,翰墨飘香,氤氲中犹见先生当年在大明堂上挥毫作书绘画,此艺风雅韵犹如堂前古梅,清香永传。
超山景色清逸,林木苍翠,特别是每年嫩寒春晓的时节满山梅花吐蕊,形成“梅乡十里香雪海、清芬弥漫溢青山”的奇观,特别是名刹报慈寺前有一株宋代古梅,花开六瓣,香压群芳,可称梅王。余杭超山从而和苏州邓尉、杭州孤山并称江南三大梅坞。吴昌硕一生爱梅、画梅、咏梅,自称“梅知己”。随着年岁的增长,他的恋梅情结更加浓烈,以深情的笔触写道:“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卖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老人与梅花已是梅我合一,难舍难分。因而在其暮年,他曾先后五六次赴超山探梅观花。1927年,这已是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年。时值初春,由于上海闸北兵乱,时在余杭塘栖任局长的吴昌硕三子吴东迈将老人接到塘栖暂住。老人听闻超山梅事热闹,不顾自己年迈体弱,欣然偕儿孙赴梅乡观赏游览。在那株枝干遒劲、疏影横斜的宋梅下,老人驻足伫立,思绪翻澜,他指着报慈寺侧、宋梅亭畔的坡地嘱其儿曰:“如此佳地,百年后得埋其间,亦为快事。”老人的夙愿是归隐梅林,冷香永伴。
而今我们来祭奠先生,尽管早已过了梅花盛期,但先生并不寂寞,那红艳的山茶花、柔美的杜鹃花、富贵的牡丹花、雅致的芍药花等依然相伴着先生。在墓地的入口处,有一座古朴方正的石亭,上悬书匾为“宋梅亭”。两边的亭柱上镌刻着吴昌硕先生手书的对联:“鸣鹤忽来耕,正香雪留春,玉妃舞夜。潜龙何处去?有梦猿挂月,石虎啸秋。”站在亭内观望,环山景色尽收眼底。此亭由吴昌硕的好友周梦坡于1922年所建,老人来超山探梅,常小憩于亭中,那幽逸的冷香时常飞进老人的笔端诗中乃至梦里,老人曾无限眷恋地以诗诉情:“生前知己许寒梅”,他认为自己的前生也许就是超山上的一枝梅。
沿着弯曲的小径前行,只见先生在春阳的映照下气宇轩昂地临风依山而立,似在赏梅行吟,似在闻香遐思。尽管这是一尊石雕,但老人的身材并不高大,他一袭布衣长衫,面容平和,然而他所焕发的艺术创造力及人格魅力,却超拔伟岸。并不很长的甬道两边,对称地放着10只青石雕出的仿先秦石鼓,这是前几年墓地重修时所安置的。吴昌硕一生钟情于石鼓,曾在诗中自言“曾抱十石鼓。”老人以石鼓的气势气韵为原创,融入刀笔,终成巨擘。而今将石鼓和老人相守,也可让老人在鸟语梅香之日或月白风清之夜能赏读临写。登上数十级台阶,便是先生的安眠之地。“安吉吴昌硕先生墓”碑由先生的入室弟子诸乐三所题,两边放着鲜花圈。春祭由西泠印社副社长郭仲选先生读祭词,尔后是全体社员向他们首任老社长三鞠躬,气氛肃穆而庄严。仪式结束后,我和几位同仁在先生墓前摄影留念。墓坊两边的石柱有联曰:“其人为金石名家,沉酣到三代鼎彝,两京碑碣:此地傍玉潜故宅,环抱有几重山色,十里梅花。”撰联者是吴昌硕的乡亲、前翰林沈卫,可谓是知音知遇之言。
纪念活动后,在紧邻先生墓地的大明堂上举行了笔会,一时笔花飞舞,翰墨飘香,氤氲中犹见先生当年在大明堂上挥毫作书绘画,此艺风雅韵犹如堂前古梅,清香永传。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3-18铁杆球迷“趣评”足球改革方案
- 03-18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03-18古董镜头 发烧新宠 2010年10
- 03-17从配角到藏市宠儿 茶器——品茗千年雅韵
- 03-17跟风暴涨之后 黄龙玉近期短炒行情正在降温
- 03-17厦门最大水晶石:重达200多斤 开价130万
- 03-17藏市“黑马”将军罐 青花将军罐收藏价值高
- 03-17端砚在拍卖市场量价齐升 媲美鸡血石及田黄
- 03-17古砚身价风生水起 2010年09月
- 03-17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1342℃密云57座古墓被盗掘一空 19万平米古墓发掘完毕
- 551℃仿清早期若深珍藏款盖盅鉴赏
- 341℃长江石价格炒高喊价300万 上千人江边淘宝
- 330℃国内元青花拍卖不温不火
- 319℃“瓷片族”工地捡瓷 提醒瓷片收藏要有主题
- 300℃战国刀币
- 221℃中国龙大银章发布会北京举行 图
- 210℃80后90后藏家怀旧 收藏变形金刚游戏卡
- 197℃奥运钞疯涨500倍 纪念币没这么火
- 197℃买茅台股票真的不如买茅台酒吗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