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石场吞900年摩崖石刻 朝阳“石匠山”面临毁灭

兰亭书童 2007-06-04 收藏资讯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朝阳市南双庙乡“石匠山”刻有辽代年号等神秘石刻目前因采石面临毁灭


  乱石掩映神秘摩崖石刻

  5月30日,在考古人士孙唯舜先生的引领下,记者来到朝阳市南双庙乡梨树沟村境内,找到当地人口中的“石匠山”。此时,该山已成为采石场。

  站在山脚下望去,大山到处都是被采挖的大石坑,山坡上、山沟沿儿,堆满了许多废弃的石料。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记者来到半山腰,一块表面平整光滑的直立石崖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崖面上刻着一幅幅单线条的摩崖石刻,但分布散乱,以鸟兽形象居多。

  其中最大的一幅摩崖石刻是坐在莲台上的佛像,高1米余,比例适中,慈眉善目,神情庄严;佛像一侧,刻着一条飞腾的龙,鳞片清晰,四爪张扬,龙须飘逸,半张着露出长牙的龙嘴似乎发着吼叫。

  佛像东侧及下方,还有数十幅摩崖石刻:奔跑的骏马、跳跃的豹子、回首眺望的梅花鹿、穿戴类似官袍官帽的人物、习武对打的壮汉,形象灵动逼真,显示出雕刻者独具匠心的工艺水平。

  神秘摩崖石刻已历900年

  朝阳市作家李学英所著《笔走龙源》一书中,记述这里的摩崖石刻已“经历了900多年”。文中还说“人们从辽代或者再往前延伸,就在此采集石头了”,而当时的这块陡立的石壁“高10米,长45米”。

  但此时的石崖只有10余米长,4米高,它的东端已被碎石掩埋,清理碎石的一角后,露出了3个可能是石匠的名字:宫玉佩、赵连岐、魏国仁。时间是“民国十七年”。此外,石壁上还刻有“乾统”(属辽代)等年号。

  当日,记者采访了当地一名张姓的采石匠。据他介绍,该山究竟从什么年代开始采石的,谁都说不清,但崖壁上的画,就应该是历朝历代的石匠们刻的。

  摩崖石刻正面临尽毁境地

  “这些石刻很可能是历代石匠刻画积累形成的,年代至少在900多年前。”孙唯舜先生分析,石刻图案,可以反映出当时这里的人们,已经信奉佛教,而且这里的动物种类应该比较丰富,比如豹子、梅花鹿等。

  根据崖壁上的双人对打刻像、一幅配有马鞍子、马笼头的马刻像,说明当时人们不仅以马代步、骑射狩猎,而且尚武。

  另外,这些石匠们之所以在石崖上刻画,或者是他们在辛勤劳作之余,想把当时的生活环境,通过石刻记录下来;或者是休闲之中展示各自的石刻手艺,留作纪念。

  眼下,这些石刻正面临彻底被毁的境地,它们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是否具有保存价值?还有待于相关部门考证。

  何为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是石刻中的一个类别。“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

  有学者认为,摩崖石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狭义的摩崖石刻则专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

  最著名的摩崖石刻有泰山摩崖石刻、广东肇庆七星岩摩崖石刻等。

Tags:石匠   摩崖   朝阳   石刻   毁灭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