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谁在影响老唱片价格

兰亭书童 2007-06-08 收藏资讯 评论
        近段时期,在唱片收藏方面,随着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市场规模、收藏人数都有较大的发展,价格较之几年前有了相当的涨幅。尤其是一些反映重要历史事件的老唱片更是备受追捧,价格不菲。但是如何判断老唱片的价格却成为困扰收藏者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判断老唱片的价格应该从时代、题材、存世量等方面入手。

  唱片,旧称“洋戏片子”,不论在民国时期还是新中国时期,凡能够将其技艺灌录上唱片的人物,都是在其相关的艺术领域取得相当的成就,具有突出艺术造诣的杰出人物。他们创造的艺术形式当属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市场理应给予这些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作品一个合理的价值定位。只有具备一定的市场价格,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并且参与进来,从而达到使大众对艺术品热爱追崇的目地。


  老唱片的收藏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唱片的收藏就是各种历史声音的收藏,即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音,如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跃进、“文革”及改革开放等时期,也包括各个著名人物的声音,如政治家、艺术家、历史人物、风云人物的讲演、讲话、发言稿以及各类乐器(曲),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唱片首开声音收藏的先河,一改传统收藏品只能靠眼睛去欣赏、解读的模式,不但有精美的包装(片套)可供解读欣赏,更能从声音去聆听欣赏历史文化的遗韵,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其他收藏品望尘莫及的。


  其次,据笔者多年在古旧收藏市场的观察,发现文字资料、古旧书籍存世量较多,在市场上能经常见到,也有一定的挑选余地,唱片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早期老唱片更是难觅其踪。由于当时技术原因生产能力所限,成本高、产量低,生产数量非常少,并且在当时唱片属于一般百姓享受不了的奢侈消遣品。笔者曾听人说过老北京买一张“洋戏片”需要一个大洋,那可是一袋加拿大面粉的价格,可见其价格之高。据中唱公司资料显示,从1949年新中国诞生到1989年的40年间,中国唱片公司共出版发行78转粗纹唱片8019个片号,共8613.93万张,密纹唱片3607个片号4784.17万张,平均到每个片号生产量仅有万余张,远远低于书籍的发行数量,再经过几十年的自然人为损耗,所剩无几。显然存世量越少的唱片价格也就越高。


  最后,从唱片与文献书籍资料对比中可以看出,唱片对一些历史事件有着更加完整、直观的、多方位的史料信息含量。如“文革”时期的一些讲话、著作、社论、语录歌曲、样板戏等等都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据说“文革”期间的各种红宝书发行了数十亿册之多,毛主席语录歌曲唱片又有几何?答案是非常明显的。另外,每一张33转密纹唱片封套袋更是一张充满了时代气息的宣传画,尤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封套,非常稀少,存量远远少于唱片。一张封面完好、品相上乘的唱片相当珍贵,价格自然不菲。


  几年前曾有过这样的报道,在西安某市场上,周恩来等人的讲话唱片8张要价2万元。笔者以为像这种唱片,2万元并不为过。再比如,1978年出版的《周恩来讲话录音》唱片目前网上要价三四百元一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仅仅1.5元。一张周璇的老唱片也要数百元,涨幅在100倍以上,虽然这不是成交价,却能表明一种市场趋向。所以,唱片中出现黑马的可能性相当大。总之,一个尚未被前人涉足过的全新收藏领域开始向人们展现出无限的魅力。

Tags:谁在   唱片   影响   价格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