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中国文物艺术品的交易中心也将从伦敦、纽约等地移至中国。”世界著名文物艺术品经纪人、伦敦古董商埃斯肯纳兹日前十分肯定地告诉本报记者:“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迟早属于中国”。
对于埃斯肯纳兹这个名字,广大收藏者并不陌生。刚刚落槌的巴黎拍卖会,创拍卖记录的那对清乾隆掐丝珐琅胡人像就被他收入囊中,这件登峰造极之作最终成交价为6500多万元人民币。而更让世人知道这个名字的还是那件震惊世界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是他力挫群雄,让中国艺术品有了最高记录——2.3亿元人民币……事实上,近些年来,许多中国文物艺术品的记录、传奇都与他有关。
显然,他对中国文物艺术品有着极深的了解。日前,本报记者在伦敦就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等问题采访了埃斯肯纳兹。
内地市场还需养分
众所周知,伦敦、纽约、香港是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的三大中心。在这里,无论是艺术品的质量、数量,还是成交状况、买家层次等,都让其他地区可望而不可及,它们也无可厚非地成为了交易重镇。“伦敦资格最老,纽约精力最旺,而香港风头正劲。”埃斯肯纳兹认为。
据他讲,早在上世纪20年代,埃斯肯纳兹家族就在意大利米兰从事中国文物艺术品生意。受家庭影响,埃斯肯纳兹年轻时就对中国艺术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岁在伦敦读书时,他就开始四处寻觅中国艺术品。60年代初,家族的生意渐渐从米兰移到伦敦。为什么会把业务扩展到伦敦呢?“一方面伦敦具有地理上的优势。无论是欧洲、美洲的客人,还是日本、新加坡等亚洲买家,都比较方便来伦敦。另一方面,英国收藏中国艺术品的历史要比欧洲其他国家久远,特别是瓷器。”埃斯肯纳兹介绍说,60年代,苏富比和佳士得每月都会在伦敦举办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每三个月还都会有大型拍卖活动。各种藏品、各路买家的云集也造就了伦敦这个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
“自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步入古董行以来,我不仅见证了伦敦昔日的核心地位,也目睹了纽约、香港的先后崛起。”不过,如日中天的中国内地市场也让埃斯肯纳兹颇为关注。“中国内地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将成为藏家、艺术家、财富等资源的最终汇集地,因为这里才是中国文物艺术市场的根基所在”。埃斯肯纳兹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不过还需时日。毕竟这个重镇尚在成长之中,相对于三大中心城市来说,中国内地市场显然还年轻。”在埃斯肯纳兹看来,收藏知识的普及、政策的制定、行业运作的规范等,都是培育市场的必要“养分”,也是促进市场成长的主要因素。
无法抗拒中国文物的诱惑
“只有中国文物艺术品才是国际市场上的硬通货!”一说到中国文物艺术品,埃斯肯纳兹总是语出惊人。“你要知道,无论是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还是美国、日本等国,他们国家最重要的博物馆里都设有中国部。这是其他文明所无法比拟的。”埃斯肯纳兹还举例说,不会有日本人或者韩国人会去买英国银器或法国家具这些典型的欧美藏品,但中国文物艺术品却不然,它们能吸引来自欧洲、美洲、澳洲、亚洲等地的诸多买家。
很显然,中国文物艺术品的这种国际性成了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稳固根基。几十年来,伦敦、纽约、香港等地,每每有中国艺术品现身,都会吸引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前来购藏,这都极好地说明中国艺术的巨大诱惑力。
“我非常喜欢中国的雕塑、青铜器、瓷器,当然也包括中国书画。”埃斯肯纳兹对中国雕塑、青铜器、瓷器的喜爱是有目共睹的。不管在世界哪个地方,只要有这些中国珍宝,埃斯肯纳兹都不肯轻易放过。2000年,为庆祝他伦敦公司成立40周年,特别推出了一个中国文物艺术精品展,让人们吃惊的是,虽然展品仅是10件青铜器,但件件都堪称重器。
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书画尤其是宋元绘画也是情有独钟。“宋画太美了。”作为一个地道的外国人,说到宋元绘画时居然如此兴奋。“欧洲人作画,是见人画人,见山画山。中国画则不然。中国画家先是看到山,然后思考,想像要画什么样的山,接着还要研究传统山水画中是如何表现山的。最终的作品是将三者结合的产物:意念的山、实际的山和传统绘画中的山。”尽管只言片语,但却极好地阐释了中国绘画的精神所在。
很显然,已近古稀之年的埃斯肯纳兹,之所以会与中国文物结下了半个世纪之缘,就是因为他无法抗拒这种诱惑。
中国买家势头很猛
埃斯肯纳兹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发展前景信心十足。“因为这里才是本地市场。”无论是伦敦还是纽约,或者其他欧美城市,中国文物艺术品只是沧海一粟,当地的拍卖公司也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这里。“但中国内地、香港就不同了,市场的根基在这里。”
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开始关注中国内地市场。“北京、上海等地陆续都有拍卖行成立,而且是越来越多,越做越好。”尽管埃斯肯纳兹至今还没有在中国内地拍场出手过,但内地市场的发展甚至一些很微小的变化都难逃他的法眼。“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与此同时,海外的一些意识也影响着中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艺术品的收藏价值。”
“在伦敦、纽约、巴黎、香港等地,你都可以看到来自中国的藏家、买家,他们中有许多都是年轻人,更令人不敢小觑的是,他们不仅实力强,而且眼力、经验也都很出色。”新兴的中国内地买家给埃斯肯纳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许能更直观地描述内地买家的现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IBM的一名工程师开始购藏一名华人艺术家的作品,当时的收购价在200至500美元之间。2003年9月,他打算出售部分画作,并把价位定在5万至10万美元之间。但是他却没想到,来自中国内地的收藏家蜂拥而至拍场。从3000年前的青铜器到中国前卫派画家的画作,他们无一例外地加以收购,成交价远远超出了人们拍前的心理价位。
内地市场潜力彰显无遗。但埃斯肯纳兹却认为,目前内地买家在实力上还与西方买家有一定差距。“中国艺术品高价不断,但位于5000万至1亿港元的艺术品,买家往往是西方人,中国买家只有少数几个。5000万港元以下,尤其是1000万至2000万港元的艺术品,买家中中国人占了相当大的份额。”
据了解,埃斯肯纳兹的客户中有99.9%来自英国以外的地区,而更多的大客户都集中在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我们的客户都是高端的,客户锁定的藏品基本都在2000万元以上。”看来,中国内地藏家一时还很难与埃斯肯纳兹对话。“不过,我们很关注势头很猛的中国买家。”
真正的赏花人要懂得取舍
2005年7月12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举世瞩目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在伦敦书写了中国文物艺术品的成交记录。
提及两年前这一壮举,埃斯肯纳兹诙谐地告诉记者:“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拍前他就断言,大罐肯定能拍到1000万英镑以上。“我儿子以为我疯了,因为别人都觉得最多拍100万英镑。”
埃斯肯纳兹的眼光和判断力在行内有口皆碑,作为一个不通中文的外国人,他是如何练就这样一双锐眼的?答案很简单:在藏品中“熏”出来的。他在英国读书期间,大英博物馆、大卫基金会、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这些顶级博物馆里面的中国艺术品都成了他学习的老师,外加耳濡目染、自己的勤奋好学,很快他就从这些艺术精品中吸取到了丰富的“功力”。
记者注意到,伦敦、纽约、巴黎、香港等地每次举办的拍卖会,名列前茅的中国瓷珍总少不了埃斯肯纳兹的参与,有时前十名中,他甚至要独揽一半以上。像2005年香港苏富比的春拍,几件高精尖的拍品都被他拿下。其中,十分少见的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就被埃斯肯纳兹以4490多万港元竞得,而这一价位也打破了当时清代瓷器的世界拍卖记录。2007年春拍,他在香港佳士得竞得的清雍正桃蝠纹碗堪为粉彩御制瓷中的巅峰之作。
采访快结束时,埃斯肯纳兹语重心长地道出他的古玩经:“我始终坚持一条——不用买多,但要买好。”中国文物艺术品就像一座大花园,虽然精彩纷呈,风光无限,但真正的赏花人要懂得取舍。“没有必要买所有的鲜花,只需将最美的收入囊中。当然,有时也要问一下园丁。
对于埃斯肯纳兹这个名字,广大收藏者并不陌生。刚刚落槌的巴黎拍卖会,创拍卖记录的那对清乾隆掐丝珐琅胡人像就被他收入囊中,这件登峰造极之作最终成交价为6500多万元人民币。而更让世人知道这个名字的还是那件震惊世界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是他力挫群雄,让中国艺术品有了最高记录——2.3亿元人民币……事实上,近些年来,许多中国文物艺术品的记录、传奇都与他有关。
显然,他对中国文物艺术品有着极深的了解。日前,本报记者在伦敦就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等问题采访了埃斯肯纳兹。
内地市场还需养分
众所周知,伦敦、纽约、香港是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的三大中心。在这里,无论是艺术品的质量、数量,还是成交状况、买家层次等,都让其他地区可望而不可及,它们也无可厚非地成为了交易重镇。“伦敦资格最老,纽约精力最旺,而香港风头正劲。”埃斯肯纳兹认为。
据他讲,早在上世纪20年代,埃斯肯纳兹家族就在意大利米兰从事中国文物艺术品生意。受家庭影响,埃斯肯纳兹年轻时就对中国艺术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岁在伦敦读书时,他就开始四处寻觅中国艺术品。60年代初,家族的生意渐渐从米兰移到伦敦。为什么会把业务扩展到伦敦呢?“一方面伦敦具有地理上的优势。无论是欧洲、美洲的客人,还是日本、新加坡等亚洲买家,都比较方便来伦敦。另一方面,英国收藏中国艺术品的历史要比欧洲其他国家久远,特别是瓷器。”埃斯肯纳兹介绍说,60年代,苏富比和佳士得每月都会在伦敦举办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每三个月还都会有大型拍卖活动。各种藏品、各路买家的云集也造就了伦敦这个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
“自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步入古董行以来,我不仅见证了伦敦昔日的核心地位,也目睹了纽约、香港的先后崛起。”不过,如日中天的中国内地市场也让埃斯肯纳兹颇为关注。“中国内地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将成为藏家、艺术家、财富等资源的最终汇集地,因为这里才是中国文物艺术市场的根基所在”。埃斯肯纳兹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不过还需时日。毕竟这个重镇尚在成长之中,相对于三大中心城市来说,中国内地市场显然还年轻。”在埃斯肯纳兹看来,收藏知识的普及、政策的制定、行业运作的规范等,都是培育市场的必要“养分”,也是促进市场成长的主要因素。
无法抗拒中国文物的诱惑
“只有中国文物艺术品才是国际市场上的硬通货!”一说到中国文物艺术品,埃斯肯纳兹总是语出惊人。“你要知道,无论是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还是美国、日本等国,他们国家最重要的博物馆里都设有中国部。这是其他文明所无法比拟的。”埃斯肯纳兹还举例说,不会有日本人或者韩国人会去买英国银器或法国家具这些典型的欧美藏品,但中国文物艺术品却不然,它们能吸引来自欧洲、美洲、澳洲、亚洲等地的诸多买家。
很显然,中国文物艺术品的这种国际性成了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稳固根基。几十年来,伦敦、纽约、香港等地,每每有中国艺术品现身,都会吸引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前来购藏,这都极好地说明中国艺术的巨大诱惑力。
“我非常喜欢中国的雕塑、青铜器、瓷器,当然也包括中国书画。”埃斯肯纳兹对中国雕塑、青铜器、瓷器的喜爱是有目共睹的。不管在世界哪个地方,只要有这些中国珍宝,埃斯肯纳兹都不肯轻易放过。2000年,为庆祝他伦敦公司成立40周年,特别推出了一个中国文物艺术精品展,让人们吃惊的是,虽然展品仅是10件青铜器,但件件都堪称重器。
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书画尤其是宋元绘画也是情有独钟。“宋画太美了。”作为一个地道的外国人,说到宋元绘画时居然如此兴奋。“欧洲人作画,是见人画人,见山画山。中国画则不然。中国画家先是看到山,然后思考,想像要画什么样的山,接着还要研究传统山水画中是如何表现山的。最终的作品是将三者结合的产物:意念的山、实际的山和传统绘画中的山。”尽管只言片语,但却极好地阐释了中国绘画的精神所在。
很显然,已近古稀之年的埃斯肯纳兹,之所以会与中国文物结下了半个世纪之缘,就是因为他无法抗拒这种诱惑。
中国买家势头很猛
埃斯肯纳兹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发展前景信心十足。“因为这里才是本地市场。”无论是伦敦还是纽约,或者其他欧美城市,中国文物艺术品只是沧海一粟,当地的拍卖公司也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这里。“但中国内地、香港就不同了,市场的根基在这里。”
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开始关注中国内地市场。“北京、上海等地陆续都有拍卖行成立,而且是越来越多,越做越好。”尽管埃斯肯纳兹至今还没有在中国内地拍场出手过,但内地市场的发展甚至一些很微小的变化都难逃他的法眼。“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与此同时,海外的一些意识也影响着中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艺术品的收藏价值。”
“在伦敦、纽约、巴黎、香港等地,你都可以看到来自中国的藏家、买家,他们中有许多都是年轻人,更令人不敢小觑的是,他们不仅实力强,而且眼力、经验也都很出色。”新兴的中国内地买家给埃斯肯纳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许能更直观地描述内地买家的现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IBM的一名工程师开始购藏一名华人艺术家的作品,当时的收购价在200至500美元之间。2003年9月,他打算出售部分画作,并把价位定在5万至10万美元之间。但是他却没想到,来自中国内地的收藏家蜂拥而至拍场。从3000年前的青铜器到中国前卫派画家的画作,他们无一例外地加以收购,成交价远远超出了人们拍前的心理价位。
内地市场潜力彰显无遗。但埃斯肯纳兹却认为,目前内地买家在实力上还与西方买家有一定差距。“中国艺术品高价不断,但位于5000万至1亿港元的艺术品,买家往往是西方人,中国买家只有少数几个。5000万港元以下,尤其是1000万至2000万港元的艺术品,买家中中国人占了相当大的份额。”
据了解,埃斯肯纳兹的客户中有99.9%来自英国以外的地区,而更多的大客户都集中在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我们的客户都是高端的,客户锁定的藏品基本都在2000万元以上。”看来,中国内地藏家一时还很难与埃斯肯纳兹对话。“不过,我们很关注势头很猛的中国买家。”
真正的赏花人要懂得取舍
2005年7月12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举世瞩目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在伦敦书写了中国文物艺术品的成交记录。
提及两年前这一壮举,埃斯肯纳兹诙谐地告诉记者:“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拍前他就断言,大罐肯定能拍到1000万英镑以上。“我儿子以为我疯了,因为别人都觉得最多拍100万英镑。”
埃斯肯纳兹的眼光和判断力在行内有口皆碑,作为一个不通中文的外国人,他是如何练就这样一双锐眼的?答案很简单:在藏品中“熏”出来的。他在英国读书期间,大英博物馆、大卫基金会、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这些顶级博物馆里面的中国艺术品都成了他学习的老师,外加耳濡目染、自己的勤奋好学,很快他就从这些艺术精品中吸取到了丰富的“功力”。
记者注意到,伦敦、纽约、巴黎、香港等地每次举办的拍卖会,名列前茅的中国瓷珍总少不了埃斯肯纳兹的参与,有时前十名中,他甚至要独揽一半以上。像2005年香港苏富比的春拍,几件高精尖的拍品都被他拿下。其中,十分少见的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就被埃斯肯纳兹以4490多万港元竞得,而这一价位也打破了当时清代瓷器的世界拍卖记录。2007年春拍,他在香港佳士得竞得的清雍正桃蝠纹碗堪为粉彩御制瓷中的巅峰之作。
采访快结束时,埃斯肯纳兹语重心长地道出他的古玩经:“我始终坚持一条——不用买多,但要买好。”中国文物艺术品就像一座大花园,虽然精彩纷呈,风光无限,但真正的赏花人要懂得取舍。“没有必要买所有的鲜花,只需将最美的收入囊中。当然,有时也要问一下园丁。
- 上一篇:文物回流 探析收藏市场“海归”藏品
- 下一篇:启功书法:“雅、清、简、静”
猜你喜欢
- 2015-03-17 中国在全球艺术市场的份额继续回落
- 2015-03-17 沈阳故宫首次展出86件中国古代铜镜
- 2015-03-17 中国画都·潍坊艺术百家学术邀请展
- 2015-03-17 继往开来——2015中国版画家邀请展
- 2015-03-17 沈阳故宫首次展出86件中国古代铜镜
- 2015-03-17 民间收藏者现日本旧地图 证明钓鱼岛非日属
- 2015-03-17 53字铭文银盘:中唐贡奉之风可见一斑
- 2015-03-17 盘点世界收藏界的中国风(图)
- 2015-03-17 行家称红木家具收藏未来热点是酸枝
- 2015-03-16 林语堂: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 搜索
-
- 03-18铁杆球迷“趣评”足球改革方案
- 03-18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03-18古董镜头 发烧新宠 2010年10
- 03-17从配角到藏市宠儿 茶器——品茗千年雅韵
- 03-17跟风暴涨之后 黄龙玉近期短炒行情正在降温
- 03-17厦门最大水晶石:重达200多斤 开价130万
- 03-17藏市“黑马”将军罐 青花将军罐收藏价值高
- 03-17端砚在拍卖市场量价齐升 媲美鸡血石及田黄
- 03-17古砚身价风生水起 2010年09月
- 03-17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1342℃密云57座古墓被盗掘一空 19万平米古墓发掘完毕
- 551℃仿清早期若深珍藏款盖盅鉴赏
- 341℃长江石价格炒高喊价300万 上千人江边淘宝
- 330℃国内元青花拍卖不温不火
- 319℃“瓷片族”工地捡瓷 提醒瓷片收藏要有主题
- 300℃战国刀币
- 221℃中国龙大银章发布会北京举行 图
- 210℃80后90后藏家怀旧 收藏变形金刚游戏卡
- 197℃奥运钞疯涨500倍 纪念币没这么火
- 197℃买茅台股票真的不如买茅台酒吗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