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过去,每逢春节许多家庭都在居室里张贴年画以烘托新春的气氛,吉祥欢庆的节日气氛、丰富多彩的题材和情趣盎然的画面,使它深为百姓喜闻乐见,多少年来,几乎覆盖了年节时所有的中国家庭。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失去实用性的木版年画正在走向终结,年画由户户张贴已变为难得一见的收藏品。
年画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名叫神茶、郁垒的两个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人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虎。于是黄帝就在门户上画神茶、郁垒的像用以防鬼。这个神话就是后来“门神”画产生的缘由。还有,据说唐太宗曾命吴道子画钟馗的像,并摹刻出来分赏给大臣贴挂以避鬼。唐代宗李世民时,宫中闹鬼,李世民吓得心神不宁,他手下的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便一个持剑,一个拿叉,昼夜替李世民站岗壮胆儿,宫中才平静下来。李世民觉得这两位大将太辛苦了,便令画师把二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后来这个形式就流传到民间。
据沈存中《补笔谈》、周密《前武陵旧事》等文献推断,木刻年画至迟在宋代就已产生。在甘肃发现的南宋或金、元之际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义勇武安王位”两幅木刻画,很可能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年画。
宋代出现雕版印刷技术后,为木版年画提供了技术制作的条件。到了明代,年画在木刻版画的基础上另辟蹊径逐步发展起来。明代的木刻年画保存下来的极少,所见罗汉、寿星、天宫等内容居多。年画发展到明中叶以后,艺术家在技法上有了新创造,已经脱离了唐、宋宗教壁画人物画法的影响,运用多样繁复的刀法,加强自然风物的衬托,求得构图的饱满,并发展到运用色彩的阶段。
年画经过宋、元、明的初创时期,至清雍正、乾隆年间逐渐繁盛起来。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一、儿童仕女画;二、历史故事画;三、民间风俗画;四、新闻时事画;五、花鸟草虫画等。在色彩方面,繁复鲜艳,还采用了晕渲的方法,最突出的成就是运用墨彩。
年画以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来区别,整张纸大的叫“宫尖”,一纸三裁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从颜色上说,用金粉描绘的叫“金宫尖”、“金三才”。从印制时间上说,六月以前的产品叫“春版”,七、八月以后的叫“秋版”。
我国木版年画制作主要有以下几个地区:天津的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在天津西20公里处,它的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从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在杨柳青周围的几十个村,都绘制年画,素有“家家刻木版,人人绘丹青”的美称。这里的年画多取材于旧戏剧、美女胖娃等,构图丰满,线条工整,以精巧、细致、典雅而闻名。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这里的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并由绣像图演变而来,至明代自成流派。它雕刻精细,独具匠心,富有韵味。画中人物质朴大方,散发着浓郁的水乡气息。在民间画坛,桃花坞年画也称“姑苏版”。潍坊杨家埠年画,初期受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风行黄河下游一带。杨家埠年画题裁广泛,想像丰富,重用原色,对比强烈,线条粗犷,风格纯朴。四川绵竹年画,因产于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城乡就有年画作坊三百多家。他们以雕版艺术精湛、艺术情调高昂而著称。绵竹年画形式繁多,有“门神”、“斗方”、“画条”等种类,造型质朴,颜色鲜艳。河南朱仙镇年画,河南开封县朱仙镇因岳飞抗金而闻名。自北宋至今,朱仙镇木版年画已有近千年历史,画源流长,可分两大类:一是画神祗画,如灶君神、天地神、观音菩萨、太上老君等;另一种是门神,多为历史英雄人物,如关羽、钟馗、戚继光、周喻等,突出表现了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佛山年画,以门画为心,红底黑版,拙朴动人,别有风趣,线条刚劲、粗放、简练。用色多为大红、橘红、黄绿等。山西临汾平度年画,明朝是鼎盛时期,以戏曲题材为主要表现内容,具有当地民俗风情,民间传承已经绝迹,仅有父子两人,因爱好而作。广西柳州的年画,优美清丽,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其实,我国的年画主要以南方桃花坞和北方杨柳青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不仅有丰富的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清代南方年画的中心是苏州桃花坞,绝大部分作品采用敷色和彩色套版印制,并仿照欧洲铜版画的“线画法”,利用透视法表现自然景物及物体的阴影,且分出远近。这是受了郎世宁的西洋画家以及焦秉贞采用西洋画法绘制《耕织图》的影响。乾隆曾在法国印制《得胜图》铜版画,更促使当时铜版样式年画的兴起,至道光后开始衰落。桃花坞年画的繁荣时期也于这时结束。
北方年画以天津杨柳青为中心。杨柳青年画创始于明代末期,继承了宋、元、明的绘画传统,并受清代画院木刻及透视法的影响。此后,历朝均有变化。到了同治、光绪年间,杨柳青的年画又发生了两次大变化。一是上海画家钱慧安到了杨柳青创作年画。从这一时期年画作品的特点上看,构图新颖,造型生动,线条多变,色调匀和,的确把当时的年画推进了一步。另一个变化,是年画中出现了风景画。光绪末年的杨柳青年画,风格更加接近民间绘画,尤其是那两幅《母子》对屏的人物头脸,是我国民间传统画法;以后戏曲逐渐成为主要的题材,这样一起发展到清末民初,石印及月份牌年画兴起以后,才日趋衰落。
杨柳青年画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角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而且还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具艺术价值。
我们知道,木版年画是一项综合的民间作坊式艺术,每一个工序又都需要精湛的技艺,没有几年的时间很难练就出来。事实上,目前能完整制作真正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艺人已经寥寥无几。
明清时期的年画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收藏起来是比较困难的;但民国时期的年画还是可以收藏到的。就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来看,收藏者同样要重视新版年画的收藏。
猜你喜欢
- 2015-03-15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登上国家特种邮票
- 2015-03-15 书画收藏的陷阱:“高仿”印刷品进拍卖场
- 2015-03-13 收藏年画宜从3方面入手
- 2015-03-13 漫谈青铜器收藏市场和鉴赏技巧
- 2015-03-13 书画收藏的陷阱:“高仿”印刷品进拍卖场
- 2015-03-13 “中国年画鼻祖”朱仙镇木版年画青黄不接
- 2015-03-13 收藏年画宜从3方面入手
- 2015-03-13 一所年画艺术收藏馆在天津杨柳青落成
- 2015-03-08 吴冠中1975年画作《青岛》再现拍场 估价待询
- 2015-03-08 吴冠中1975年画作《青岛》再现拍场 估价待询
- 搜索
-
- 03-18铁杆球迷“趣评”足球改革方案
- 03-18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03-18古董镜头 发烧新宠 2010年10
- 03-17从配角到藏市宠儿 茶器——品茗千年雅韵
- 03-17跟风暴涨之后 黄龙玉近期短炒行情正在降温
- 03-17厦门最大水晶石:重达200多斤 开价130万
- 03-17藏市“黑马”将军罐 青花将军罐收藏价值高
- 03-17端砚在拍卖市场量价齐升 媲美鸡血石及田黄
- 03-17古砚身价风生水起 2010年09月
- 03-17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1342℃密云57座古墓被盗掘一空 19万平米古墓发掘完毕
- 551℃仿清早期若深珍藏款盖盅鉴赏
- 341℃长江石价格炒高喊价300万 上千人江边淘宝
- 330℃国内元青花拍卖不温不火
- 319℃“瓷片族”工地捡瓷 提醒瓷片收藏要有主题
- 300℃战国刀币
- 221℃中国龙大银章发布会北京举行 图
- 210℃80后90后藏家怀旧 收藏变形金刚游戏卡
- 197℃奥运钞疯涨500倍 纪念币没这么火
- 197℃买茅台股票真的不如买茅台酒吗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