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寿州黄釉晶莹如镜

兰亭书童 2007-07-20 艺术市场 评论
         寿州(今寿县)窑是唐代安徽比较重要的窑口,它以烧造黄釉瓷而著名于世。主要生产民间用瓷,简朴实用,不但数量大,而且品种多,器型有碗、盏、执壶、枕、玩具等。釉色为黄釉,但相互有别,如蜡黄、鳝鱼黄、黄绿等,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这件黄釉瓷枕,1958年安徽芜湖市出土的唐代寝县寿州窑典型器物。枕为箱形,两头上翘,中部微凹,高8.5厘米,长15厘米,宽11.3厘米。黄白色胎,枕底未施釉,留有一个圆形通气孔,其他五面均施晶莹透明的黄绿釉。上釉之前先是涂了一层化装土,从而釉面平滑光洁。


    可贵的是枕面中央模印一朵菊花纹,印花规整,纹饰虽简单却富于装饰性。寿州窑瓷器多为素面,此枕出现花纹,颇为珍贵。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艺术最辉煌的时代,新中国建立后,安徽考古学家在淮南市的上窑镇、徐家圩、三座窑等地(以上均属古寿州),发掘了封尘千年的唐代寿州窑窑址,出土了黄釉瓷器和一些碎瓷标本,令人惊喜的是还发现隋代青瓷器与瓷片。有资料表明,寿州窑始烧于六朝,至隋一直以烧青瓷为主,到了唐代创烧出黄釉瓷。唐代由于“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所以北方白瓷,南方的青瓷占了当时制瓷业的主流。然而,地处“南青北白”之间的寿州窑却不随波逐流,而是一花独放,一改过去烧制青瓷传统方法,创烧出黄釉瓷器。产品一出,便受到大众的欢迎。


    黄色,是一种富贵色,充满热烈而温暖气氛,为历代人们所喜爱,也被历代统治阶级所崇尚,因此寿州窑工匠视黄色为美而创烧黄釉瓷器。因为寿州窑是烧制民间用瓷,所以瓷胎比较粗糙。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就在上釉前,先在瓷胎上涂一层细腻的化装土,把粗糙的瓷胎掩盖起来,使其匀净光滑,从而黄釉晶莹如镜,富丽堂皇。如黄釉瓷枕,虽为民间大众用具,同样充满艺术魅力。唐代陆羽《茶经》中云:“寿州瓷黄,茶色紫”,赞美黄釉茶碗之美。


    1995年,中国古陶瓷年会在合肥召开,陶瓷专家们在安徽省博物馆观赏了唐代寿州窑黄釉瓷器,对其制作简朴规整,色泽独具特色,赞叹不已。认为寿州窑黄釉瓷就是当时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无论在当时或是对后世都具有一定影响。

Tags:晶莹   如镜   寿州黄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