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燕召刀与齐三化

兰亭书童 2007-07-20 收藏资讯 评论
         东周列国北部燕国的方孔圆钱“召刀”是由刀形的“召刀”演变而来;而东部齐国的方孔圆钱“三化”(即贝益化、贝益四化、贝益六化,化者音货,即通行无阻之货币),则由刀币(即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演变而来。为什么齐、燕两国币制沿革一脉相承,这与当时政治、军事、经济有关。

        公元前314年,燕国太子昭的父皇哙效仿舜、禹禅位,让位于国相子之而内乱三年。齐宣王乘机伐燕,哙与子之被杀。据《战国策·燕策·昭王求士》载:“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自召公被西周武王始封燕地后,到燕昭王已有755年的基业。期间,使用的国币,最主要最多的便是刀形的燕召刀(约17克/枚),它是以祖皇召公的召字命名的刀币(燕昭王也有召,并以方孔圆钱召刀继之。约5克/枚)。


    进入战国以来,由于人口大增,铁制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农业进步,手工业发达,商业随之兴盛。诸如齐都临淄、韩国上党等地的大、中、小商市繁荣且“日中做市,聚天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载),各式各样大量的货币流入众多市场。从西周原始铲形空首布的诞生,到东周以来刀、布、贝币和圆钱四大钱系的形成,导致先秦铜币量多版杂、形制各异且轻重不等,多有铸地名称。据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载:“想见商贾可以私铸,官府并不禁止”;泉学前辈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也多处论及先秦铜铸邑地铭文钱,可见当时铸币形式多且地区复杂。这与富商从政、自由买卖土地和社会各阶层发生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到了战国中期,东周衰落,诸侯割据称雄,战争连年不断。由于军费开支猛增,又很少得到商贾支持,加之交战国之间敌币不用,国币不足,因而,在货币运行中经常出现禁而又行,行而复止,货币流通严重受阻的困难局面。自商鞅变法(前361年)以来,秦国日渐强盛。《史记·秦始皇本纪》疏:“惠文王生19年而立,立二年(前336年),初行钱(即战国半两,方孔圆钱之鼻祖)”,遂政府专权,垄断铸币,“天子贺行钱”(《史记·六国年表》载)。


    从此,货币流通领域中的矛盾在秦国得以彻底解决。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25年后),燕昭王效秦钱法,经济用铜,鼓铸大量方孔圆钱“召刀”(值一刀形召刀),并与燕明刀并用,以满足“金台招士,厚币纳贤,养兵恤民”之需求。至此,燕国便从几至亡国的燕国,转变成燕国最强盛时期的燕国。昭王在位28年后,联合赵、魏、韩、秦等国,令乐毅(魏名将乐羊之孙)统兵伐齐,破齐70余城,“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莒(今山东莒县)、即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


    前279年,昭王死,燕惠王即位,齐施离间计迫使燕弃乐毅而令骑劫为将。齐则用火牛阵以少破燕,夺回失地。齐虽胜但五年战争大伤元气。自齐襄王继位,见齐刀(约47克/枚)行使不足,折方孔圆钱铸行省料,工艺美观,币轻易携,行用方便;又觉与华夏天圆地方天地一统传统观念相吻,遂效秦、燕始铸复国方孔圆钱“三化”,即贝益化(约1.6克/枚,值一齐刀)、贝益四化(约6克/枚,值四把齐刀)、贝益六化(约9.5克/枚,值六把齐刀,贝益三化为最早的有廓方孔圆钱)。所谓贝益者从益从贝,本为齐币专用字,表示齐刀始铸时币材重量为益,又表示币值为贝化20朋(1朋为海、骨、石、陶等贝10或大海贝5)。而“三化”实则从贝不从益,三种币皆以虚重实值的形式,始铸并与刀币共同行使于当时社会。


    从两国交战到两败俱伤,齐、燕命运如此相同;从行用刀币到减重阿堵,两国刀、化沿革异曲同工。尽管方孔圆钱在先秦众多古币中少之又少且行使期又短,但它们共同的经济作用及其历史价值反过来又影响秦。前221年,秦灭六国,始皇建立了中华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不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轮,而且废除了刀、布、贝币,结束了货币流通领域中的混乱局面,最终“以半两同天下币”,统一了币制和度、量、衡。从此,方孔圆钱为历朝历代沿用2000多年。

Tags:三化   燕召刀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