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跳蚤市场”惊现皇帝印章 探铜印归属之谜

兰亭书童 2007-08-08 收藏资讯 评论
       一个小小的古玩“跳蚤市场”,惊现一枚皇帝发布诏告用的印章;几个见过印章的古玩玩家,有人担心“上当受骗”不肯下手,有人却立即掏钱将其买入囊中!而后,一位80多岁的专家引经据典,历数雅安400年风云旧事,推测印章主人身份……

  这枚小小的印章,它究竟是真是假?在这枚印章流入市场的背后,它到底又有怎样的一个神秘故事? 4月10日,农历丁亥年的二月廿三日。这天,太阳终于露出了脸——在接连多日的阴雨过后,当天的最高气温,竟一下子升到了有些燥热的22度。


    在前往市区彩虹大桥(雅安大桥)的途中,20年来一直都在搞古玩收藏的陈德润脚步有些着急。他来到大桥北边的那个古玩交易的“跳蚤市场”,心里是想着要尽快地寻找到一件罕见的东西。 
    “跳蚤市场”惊现“皇帝旨曰”


    “雅客园”人头涌动。旁边的古玩市场中,一个个商贩摆出了看上去让人眼花缭乱的一件件宝贝。


    陈德润的目光,紧紧地盯住了一个中年男人地摊上的一件物品。


    “就是它!”陈德润的心中,禁不住有些激动起来。是它!是它!就是它了!陈德润开始确信。


    原来,就在头一两天前,玩友陈小陶就告诉他说,彩虹大桥的古玩交易市场上,出现了一枚印有“皇帝旨曰”字样的印章。印章是铜质的,不晓得出于什么年代,也看不出它究竟是真是假。


    陈小陶还告诉陈德润说,那枚铜印章大约一寸见方,上面刻的字体是篆文。由于怀疑它是“水货”(假文物),他因此没有出手收购。


    “你去看看嘛!”陈小陶还告诉陈德润说。于是,陈德润赶紧就来了。


    “你的这枚印章咋个卖?”陈德润问中年古玩摊贩说。


    “100块钱!这是最低价,一分也没得少,要你就拿去!”对方也干脆地说。


    “哪里值得到那么多哟!……”陈德润迅速进入了角色,开始和中年男子攀谈起来。在了解了一些印章的详细情况后,陈德润决定出手了。


    这枚看上去有些怪怪的印章,最终花了几十元钱,就到了他的手上。


    “你屋里头还有没得其他印章?”


    几天之后,地摊上的中年男子又给陈德润拿来了另外2枚同样是铜质的印章。


    中年男子介绍说,卖给陈德润有那枚“皇帝印”,是他从一个名山玩家那里收来的东西。在此之前,印章最初是从名山县红岩乡“谢家祠堂”附近一个姓张的人手中收来的。


    一个小印章,三易其手终来雅。而在红岩乡那个姓张的人手中,据说还有一件鎏金的器物,虽然十分精美,但主人却不肯出手相卖。


    能够知道的也就这么多了!陈德润自己也不能确认印章的真假,但他最终还是把它买了下来。“得找专家看看……”他心里想着。


    铜印是张献忠的宝物?


    陈德润找到了曹宏。


    由于陈德润是省收藏家协会雅安联络组组长,他同曹宏先生交往已经很多年了。而精通雅安地方史籍的曹老先生,对陈德润同样也再为熟悉不过。


    “从这枚‘皇帝印章’的大小和印料看,它肯定不是正统朝代的国玺,而应该是‘草寇’称帝的临时印章。”曹宏先生判断说。


    他说,根据印章的来历和雅安史籍记载的情况来看,名山县红岩乡在明代的时候,和李自成同期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曾经在这里和前来镇压的政府军队打过一场大仗。而这枚印章,很有可能就是张献忠在特殊社会情况下使用的一枚临时印章。


    “据《明史·流贼传》记载,张献忠于崇祯十七年即大清顺治元年(1644年)冬十一月‘即伪位’,僭号大西王。据出土铜印的大小和文字,显见它绝非是张献忠的玉玺,而是他赐给其四个‘义子’张能奇等具有‘尚方宝剑’的权力证明。”


    “可能是由于当时军情紧急,有可能来不及上报,因而张献忠就用印交给他的几个义子代替圣旨,所以印文为‘皇帝旨曰’。此印,可能是张能奇在名山总岗山麓,与天全土司杨之明大战溃败时的遗失之物!”曹宏先生说。


    据介绍称,由于迄今为止,在雅安都还没有发现过一件张献忠大西政权的文物实物,因此这件印章如果能被证明真是张献忠政权的物件的话,那这枚小小的罕见印章,无疑将会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印章之始,最早起于秦始皇时代。一般来说,古代皇帝发布诏书的时候,都要先用‘奉天承运,皇帝制(诏)曰’字样的开头,而后再发布诏告的具体内容,并且盖上宝印来证明诏书系出皇政……”四川省的一位文物专家介绍说,在明末时期,张献忠在四川许多地方都有活动的足迹,而他的大西政权,以前也曾经出铜质的“大西之宝”印章。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尚不能最后断定这枚刻有“皇帝旨曰”字样的印就是张献忠的,但可能性很大。


    陈德润说,由于印章使用铜质,应该是在明代的时候。而他从手上这枚印章的包浆、铭文等来看,应该能够证明东西是真品,而不太可能是伪造的“假古董”。


    铜印之谜仍未解开


    一枚印章,打乱了陈德润内心的平静。同时,最终尚未确认它的真实身份,以及价值大小到底如何等等,这也把一个个悬念抛给了人们。


    名山县红岩乡真有个叫“谢家祠堂”的地方么?一个神秘村民的家里,为什么又会出现这样的稀有宝贝?


    7月19日,记者与陈德润先生等一行4人,专程前往红岩乡一探究竟,试图“从源头上”完全揭开这个谜。


    村民们说,张献忠的确在当地活动过——张献忠来红岩的时候,有人在房屋背后的一棵大树子上写了字,流传也说张献忠好杀人……如果谁看见了他的话,会被“大刀切豆腐(指砍脑袋)”。


    “张献忠在我们红岩乡的传说,我们这儿的一个老夫子(当地较有学问的人)晓得。他把故事讲得清清楚楚的,就是说的张献忠在红岩的事情……”在名山红岩金龙村,当地的村民介绍说,“谢家祠堂”早就拆除了,至于谁曾得到过这枚“皇帝印章”,他们则从来没有人听说过。


    “我收到的‘皇帝印章’,就是在谢家祠堂附近传出去的。据说,是当地人在一座庙子拆房梁的时候发现的……”根据陈德润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一行又先后辗转到了当地的数个地方,然而直到最后,都没有找到了解印章来龙去脉的那个“神秘人物”。


    从红岩乡金龙村,到当地的一个个村民家中,再到当地的古庙所在地,记者一行都找不到任何有关的“证据”。


    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李炳中先生介绍说,在大西政权的文物实物当中,以前在雅安也只是发现过张献忠时期的“大西通宝”钱币,而且数量也极少。而对于陈德润先生收到的“皇帝印章”,首先要鉴定它的真假,然后再根据它的铜质年代,以及印章字体、工艺等特征去进行判断,从而才能推断出它的实际价值。


    “这枚印章,已经有外地的玩家来看过了……他们想出高价买走,但我没舍得出手。”


    他说,如果今后有条件的话,他也想把印章拿出来,再请有关专家作进一步的鉴定。“如果印章是真的,那就太好了!

Tags:印章   之谜   惊现   跳蚤市场   归属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