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张意灵潘学勤美丽图画撕剪贴

兰亭书童 2007-08-27 收藏资讯 评论
      街上派发的、邮箱寄来的,是留之无用的宣传单张,家里堆积的又有不少弃之可惜的旧报纸杂志,有没有统计过,我们浪费了多少纸张?假如,许许多多只能被送往堆填区一倒的纸张,其命运可以被巧手精心所改变,成为一幅幅美丽又能表达心意的画作,整个世界会更美丽、环保!张意灵与潘学勤便是那种心灵手巧的拼贴画家,她们自称「垃圾婆」,有一颗爱「拼」的心,更希望与人们分享,因此举行「拼贴色彩」展览。

  本报记者 洪捷(图、文)


  夸张放大 减法为主


  油画、水彩、水墨、粉彩等画种都懂的潘学勤,认为拼贴画给她的感觉是比较容易、简单,她说:「拼贴画主要是撕剪贴,是选择、组织的过程,我常在大大叠碎纸前寻寻觅觅,找到适合的色彩与质感。虽说不讲究技巧,但拼贴画其实也是创作媒体的一种,也需要作者对色彩、对比、结构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有时画画可自由调出想要的颜色,要找一张纸符合心中的颜色,有时也是蛮困难的。拼贴画的特点是比较夸张、放大了想表达的内容,而展现的形式也以减法为主,即将画面上无谓的事物拿走。」


  旅游印象 画室取材


  潘学勤告诉记者,通常她的拼贴画都根据自己的画作重新组织,她喜爱的题材主要是旅游后的印象,旅游时查找了当地的海报、单张、地图,以及印有当地文字的纸等,回来派上用场。有趣的是她还能在创作画室内寻找灵感。展出作品中,不少取材自画室的花花瓶瓶,用不同角度,便有新的构思与画面,她的作品较富设计意念,简约又时尚。在潘学勤的拼贴画中,也有不少富于幽默情趣的内容,如《鸭子》,是她看见一个藤篮,其后她发现威尼斯的宣传单张,灵机一触,设计出一幅鸭子游到威尼斯的幻想之作。


  年纪较长的参展者张意灵,也许是人生经历丰富,作品亦全面地反映她的所见所思。张意灵有条不紊地向记者介绍:「这次的作品是我一连串到世界各地旅行后,认识的不同生活色彩;另外是由香港的环境引发的思考;小部分是我作为医生的人生体验。」


  家庭医生 美化听筒


  张意灵告诉记者,她是一名家庭医生,但自幼已爱好绘画,只是一直苦无时机,几年前工作量逐渐减轻便去学画,先是油画、粉彩,后来学到拼贴画。她为自己的职业创作了两幅较抽象的画,以人们最常见的医生听筒为创作元素,「我在想,医生与艺术有何相连?于是用听筒。好多时电视剧中扮演医生的人物,都会挂著听筒,我于是将听筒美术化,成为美丽的符号。」


  可能是受到职业的影响,她将收集得来的纸,根据色彩分门别类,使用时更顺手。张意灵觉得医生与艺术,在她的身上并没有冲突:「也许我在医生中不是最理性的,在画家中又不是最感性的。画画若太理性,会分析好多问题。可能,我需要进步的,是即兴创意成分未够吧。」的确,在张意灵的拼贴画中,剪下拼入贴上了许多精心的布局及意想不到的材料,例如《两个结他手》用服装的钉珠片,用沙纸来呈现闪亮金黄的撒哈拉沙漠。


  旅途忙碌 搜集纸张


  和潘学勤一样,张意灵的作品,大部分亦是旅行的感受。她告诉记者,旅途中非常忙碌,既要写生,又要了解当地生活情况,还要记下所见所闻,更不可忘记的是大量收集当地的纸,可作创作素材。因此在其作品中的墨西哥建筑上有西班牙文,清真寺上印阿拉伯文字,其它有趣的材料还包括糖果包装纸、布、相片等,偶然因需要也会画一幅粉彩作底色。


  张意灵的作品,不只是手工精细吸引参观者,还有她对旅途阅历的感思及对各地生活的启悟,令人欣赏。除了手作,还有心灵上的沟通。她喜欢在画题下写一小段文字,表白创作感受,例如印度的田野上,正在干活的,大部分是妇女,甚至小女孩;她用仙人掌来反映墨西哥人的生死循环观;较迟开放的不丹,人民信奉佛教,与世无争,生活得像世外桃源;阿根廷的小保加,生活在贫民区的人,爱将铁皮屋髹上色彩、画上涂鸦,在街上踢足球,培养出小保加足球队的精英……。


  在张意灵的拼贴画中,也有部分以香港为题材,例如《2007年3月》特首选举时期盛放的红棉、高楼大厦间《孤独的树》等,她希望将来会创作更多以本地为题材的作品。


  展览:张意灵及潘学勤「拼贴色彩」拼贴作品展


  展期:即日至八月三十一日


  地点:鰂鱼涌太古坊德宏大厦一楼


  查询:二八四四五○九四

Tags:剪贴   图画   美丽   张意灵   潘学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