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捡漏”心态搞收藏一定吃亏

兰亭书童 2007-09-20 收藏资讯 评论
         几位国家级专家来穗现场免费为市民鉴宝后一再提醒收藏爱好者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收藏热无疑是件好事。但作为一个收藏者,健康积极的收藏心态是十分重要的。日前,几位国家级专家来穗现场免费为市民鉴宝,他们在接受采访时一再提醒收藏爱好者:“捡漏”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要捡的是时间的“漏”,而不是价格的“漏”。


  广州大型收藏品市场玉鸣轩开业当天举行了免费鉴宝活动,看到来参加鉴宝的市民特别多,有拖着两个大箱子父子一起来的,有把宝贝放在怀里包了好多层的,有满头大汗滴到地上都不擦一下的。众人热情和广州盛夏的气温比起来也不会输,民间收藏的热情可见一斑。


  专家印象:岭南地区字画收藏精品少


  活动结束后,原青海省博物馆馆长、书画专家李元茂谈了他的感受:从当天前来鉴宝的情况来看,“岭南地区字画收藏整体感觉比较一般”。


  首先,收藏的东西比较一般,形不成系统。其次,现代的藏品好于古代的。古代书画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大改小,把原来的大画裁小;把小名家的画裁小填上大画家的名字。现代的藏品比如启功、欧阳中石的书法、国民党旧政府要员汪精卫的字、中大第一任校长邹鲁的字都还是不错的。


  其次,品相一般,行画为多。今天看到的有徐悲鸿的木刻水印。齐白石1953年的画,虽然是真的,但画质不好,应属齐白石的应酬之作。黄慎的画,同样是真迹,可惜已经非常破烂,碎片无数,基本没有修复的可能。若保存得比较好,这幅宽1.1米、长0.8-0.9米的画市场价可达八九十万元,但是品相太差,现在应该没有人会买。


  李元茂评价,这些情况都说明,与中原省份相比,广东的收藏者收藏意识不是太强,收藏者目标不够明确,“捡漏”的心态很严重。这样的心态搞收藏一定吃亏。


  专家提醒:要捡就捡时间的“漏”


  李元茂建议广州的收藏家,收藏应该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从年代上来讲,可以先现代、再近代、后古代。从名头看,由中小名头入手然后大名头。在价位上,也是小价位到中价位、高价位依次递进。另外也不能抱着东西越贵越好的想法。一般情况下价高则质好,但是你舍得花钱,钻空子的卖家也就来了。所以增强鉴别知识是关键。


  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鉴定专家张德祥更指出,“捡漏”的时代早就过去。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通过出版物、手机、网络等各种方式传播,人们再不会像以前那样闭塞,获取信息的渠道基本对等。千万不要以押宝的心态,以为花很少的钱可以得到很贵的东西。“谁也不比谁傻!”张德祥幽默地说。当然,我们仍然能捡到“漏”,这种“漏”意在捡时间的“漏”而不是价格的“漏”。现在价值五元的东西以六元买到,价值十元的八元买到,等上一段时间升值了,这样的情况都算“捡漏”。


  不过,一旦买到仿制的东西,那就应该调整好心态,就放在橱柜里也好,欣赏它的古香古色,体会其中的文化内蕴。“仿古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Tags:捡漏   吃亏   心态   收藏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