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百姓家书征集逾1.5万封

兰亭书童 2007-10-16 收藏资讯 评论
随着全民抗战胜利纪念日的临近,一批鲜为人知的抗战史料陆续浮出水面。截至8月3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共收到民间家书1.5万余封,其中抗战家书感人至深。

  今年82岁的新四军老战士张轼给组委会寄来了他的战友胡孟晋烈士的6封家书。


  胡孟晋20世纪30年代从师范学校毕业,抗战爆发后参加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从此投身抗战,直至1947年在山东去世。其中一封家书写于1939年,当时胡孟晋从前线回乡和妻子张惠团聚,临别时给妻子留下了这封情真意切、语重心长的信:“最亲爱的惠呵:我们又要离别了!当你听了离别的声音,或者不高兴吧!亲爱的,谁不愿骨肉的团聚,谁不留念家庭的甜蜜,要知道国家民族重要,个人前途重要,因此又要别离亲人,而远赴他乡了……”


  “惠,最亲爱的人,你是妇女中先进者,对于我这次的外出,请不要依恋,要知道你爱人的走,不是故意的抛弃你,而是为着革命,为着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啊!……爱人呵,你在无事的时候,多多阅读书报,可使你知识进步,多多想工作的方法,切不要空想,也不要太挂念在外的我……”


  而这位张惠女士果然没有辜负丈夫的期待。张惠随后便在家乡投身于“妇女抗敌协会”的组织工作,在胡孟晋烈士逝世后又抚养几个孩子长大成才,至今仍以91岁的高龄健在。


  安徽岳西县的储淡如先生捐赠了新四军抗日烈士程雄的两封家书。程雄是安徽省岳西县店前镇人。1919年出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次年5月,分配到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三团二营三连任副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临行前他写了一封家信:“亲爱的双亲大人膝下: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儿不得不来信辞别双亲大人,如果不能活着的话,双亲大人应保重玉体,抚育好弟妹,生活难度的话,可卖掉土地、房屋,把生命糊过来,到十年八年我们就好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


  1943年8月17日,程雄在江苏省六合县桂子山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


  浙江武康的一位老人褚召南捐赠了一封珍贵的家书,是他的二哥褚定侯从中日长沙会战的战场上写来的。


  1941年12月下旬,日军重兵进攻长沙,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第三次长沙会战,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四十一师一二一团排长的褚定侯奉命率部坚守浏阳河北岸,阻敌南犯。在坚守阵地的间隙,他提笔给大哥写了一封信:“……昨日下午,师长亲自到弟阵地中侦察地形,改命弟单独守浏阳河北岸之村落据点,命弟一排死守此处,命弟与阵地共阵亡。又云若在此能坚守七天,则可有办法。因此弟于昨日(廿五)晚率部到守地,连夜赶筑工事及障碍物,阵地之后五十公尺处即为大河,河扩水深,无舟无桥,此真为韩信之背水阵矣。……然吾军各师官兵均抱视死如归之军心,决不让敌渡浏阳河南岸来。弟告部士兵“不要他渡河!”一句话,敌此次不来则已,一来则拼一拼……


  写完这封信不久,褚定侯率部孤军与日寇昼夜血战,直至全排官兵壮烈殉国。

Tags:家书   征集   百姓   15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