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那年那月 写封家书咱上战场(上)

兰亭书童 2007-10-16 收藏资讯 评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争年代,收到久违的亲人的信件,谁不感到欣喜。一位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说:“那个时代,有金钱并不算什么”,大有“家书超万金”之意。

  今日,本报从众多的来信中,给读者推荐几封来自战火中的家信,它们分别写于抗战时期的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一年。两个写信人,一个不知去向,一个健在。两封家书,浸润着两个家庭不同的因缘际遇,也展示了两段不同的人生路。这些沾满硝烟味的家书,曾在他们战斗的岁月中保留下了特殊的印痕,让人读后不禁感慨万千。


  红军家书:瓦片下找回半世纪军魂


  寄信人:张天伟


  寄信时间:抗战期间


  收信人:张天伟的母亲、兄弟


  昨日,记者在西南民族大学见到了93岁的老红军张天伟老人。张天伟老人1927年参加革命,曾参加长征,长征胜利后,张天伟老人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任第四大队队务主任。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938年,抗日统一战线建立后,与家中断绝音信八年的张天伟终于在延安收到了母亲写来的一封家信,和家里恢复了联系。后来,张天伟的母亲把所有的家信藏到屋顶的瓦片下。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张天伟老人翻修房屋时,从屋顶的瓦片下发现了这些珍贵的信件。张天伟老人将这些信件保存在一个盒子里,并在盒盖上简单地写下了这些信件的不平常经历。


  家书抄录


  第一封家书(写于1938年1月16日庆阳城)


  关心老母更心存国家危亡


  母亲大人:


  男五月间接到家中两封信了。四月二十四日写的信已收到了,知大人身体安康,家事略知,但家中一切男是无不关心的。现在母亲寿有七旬了,儿祝你身体健康!家中的困难在抗战的时代是不可免的,母亲切不必担心,我想定有哥哥一手负担。


  我在外身体都是很强健的,衣食都是很安乐的,自三月进学(以)来,每天就在这大学校里勤读工(功)课,抄写与练习,我是非常用心的,完全是学习社会上与抗日的理论和一切的实践……母亲大人千万不要担我的心,我在外是忠心(的),为国家为民族而努力工作。我毕业时间也快到了,照规定的时间,是八月毕业,因为现在抗战紧急,恐怕不一定好久就出学。如果出学到前线去,可能经过汉口,我再写信回来。如果是请假回家,暂时是不可能,国家的环境也不容许,(我)将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再请假回家奉敬大人。


  第二封家书(写于1938年7月庆阳城)


  劝兄弟团结乡邻共同抗日


  胞弟天旺:


  现在正是收获之时,我想你一人是非常的忙,收成怎样呢?我总希望你身体强壮,不要一天到晚总是埋头苦干……姐姐家庭苦寒,你可以尽量帮助他(她)设(想)些办法维持生活。


  不要同人家闹意见,或发生纠纷,这是不好的,现在国家的人民都是团结一致的,特别是中国的存亡。武汉危机,我们地方处在危机,最近日寇想夺取武汉,这当然我国是不会放弃的,是与日寇决战到底的,最后的胜利定属于我们。


  此地民众对我很好,在抗战中的热情正高,各处都组织有抗日团体和武装。现在前线抗战的情绪很紧张,日本帝国主义已占去我华北五省重地,南京、上海也被占去……中国现在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部分帮助,将来战胜日寇是有把握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Tags:家书   那年   战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