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艺术品收藏之痛 2007年书画市场三大预言

兰亭书童 2007-11-14 收藏资讯 评论

用常规的办法来预测2007年的书画收藏领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它涉及的覆盖面是如此之广,社会各个层面的细微变化都与之息息相关,《物权法》的出台可能使收藏市场升温,不断的事故也会催生出新的法规,有系统的梳理和一次意外的发现、甚至一次成功的策划都可能影响这一领域,简单清晰精准的预测无异于天方夜谭。 
    因此我们向活跃在广东艺术领域和收藏领域的“专业分子”们提出了同样简单的问题“2007年会怎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而答案还在这一年新开始的路上。


  预言一 下半年复苏


    发言:李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助理,画家、策展人


    从2004年到2006年,艺术品的投资经历了一次周期性的变化,从火爆、有点泡沫,到2006年的清醒和理性,正好就是一个抛物线。目前的市场还是投资的成分多于收藏的成分,但是投资是脆弱和危险的,一有大风大浪,就容易“见风死”。经历了这一波周期性的振荡之后,我觉得2007年会进入一个比较良性的阶段,下半年会进入市场复苏的阶段,因为很多人在股市赚了钱,而很多人也会认识到股市高位的高风险,会有部分资金回流艺术品市场。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就是,即使是在2006年所谓的艺术品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懂行的人也仍然能够赚钱,即使他们在最高位买入,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只要是真正的名家精品,价格是非常坚挺稳步上扬的。这样一种理性和清醒,可以去掉市场一些浮躁的心态,以后会真正有钱有文化的人才玩收藏,也会促使书画家去掉浮躁的心态,创作出真正的精品。


    个人看好:观念性强的当代油画,个人建议买有市场基础的自己喜欢的画家的作品。
预言二 两极分化


    发言:许习文,广州嘉德穆糇芫?碇?砑媸榛?烤?恚?痘?取吩又旧缰葱猩绯?


    市场从来就没有某些媒体说的那么差,真正的名家精品价格一直都非常坚挺,而且广东这个市场也非常奇特,不管北京上海怎样大风大浪,广东也都波澜不惊。预计2007年艺术品市场应该有所回温,但两极分化会更严重,名家精品会继续走高,普通作品会更低。另外,从目前的信用机制看,我觉得将来拍卖会变成某种形式的会员制,一场拍卖会,也许只有50个人入场。


    个人看好:古代书法,因为买家固定,层次高,不易受市场影响。


  预言三 “外热内冷”


    发言:后来居,收藏家


    就目前的情况看,书画市场的交投比较清淡,今年应该还处于调整期,总体呈现出“外热内冷”的特点。一方面收藏行家将在今年对其藏品进行冷静的筛选与调整,交易不可能出现大幅的升温,交易仍然清淡。另一方面社会上对书画收藏感兴趣的人群越来越多,并拥入收藏市场,而使其呈现出外热的状况。


    在书画市场价格方面,虽然交投清淡,除了小部分因为前两年被过度炒作的作品,在今年价格将有所回落外,大部分名家作品将价格坚挺,甚至出现“一画难求”的情况,比如饶宗颐、启功等名家的作品。真正的好作品仍然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与追捧,这些作品也将在未来有好的市场表现。总体来看,书画收藏的前景非常乐观。在调整之后,一个更加理性的书画收藏市场将逐渐形成。而书画投资者应该以玩赏的心态去进行投资,只要眼光准,在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将获得可观的回报。


    个人看好:应重点关注两类书画作品,一类是上面已经提到的名家精品,一类是目前价格仍然比较低的有潜力的中青年书画家的作品,省内的比如陈桐、陈映欣、许敦平、孙晓枫等。


    画外音


    “广东元素”向北走


    发言:张惠萍,民间收藏家,央视《鉴宝》节目“金牌宝探”,收藏专栏作家


    明清以来,由于广州具有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经贸环境,广州及周边地区的手工业得到充足的发展,逐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南派民间工艺,俗称“广作”。“广作”包括牙雕、广绣、广彩、广式家具、广珐琅、广式玻璃画和潮州木雕等等,随着北方收藏拍卖市场对“广东元素”的逐渐青睐,我个人看好“广作”。


    关山月27.5万元


    广州嘉德68期中国书画拍卖会于4月1日下午收槌,561件拍品成交285件,成交率51%,总成交价204.8万元。其中关山月《迎春图》成交27.5万元,为全场最高价。据透露,本场拍卖会新面孔很多,这是否印证了“后来居”所说的“外热”?


  观察


    广州之“痛”一个画家眼中的广州当代艺术收藏


    广州所发生的一切和它自身的气质存在着高度的默契——城市里弥漫着焦虑的实用主义者的体味。


    实用主义的广州,因为实用而变得有些保守和“节俭”,这种保守是文化上的保守,是面对艺术时的保守,是来自算盘噼啪声算计后的保守,当然这不包括在餐桌上和夜总会里面的奢侈,当然这不包括对“传统”名家艺术天价的追捧。当代艺术作品在广州是不被追捧的,原因是当代艺术的收藏存在着过大的“风险”,这种“风险”不是来自当代艺术本身的品质,而是来自对当代文化、当代艺术的漠视和不以为然,来自无知后的无畏。


    在很多的藏家或是炒家的眼里,一件优秀(当然,这种优秀的定义是有前提的,该前提就是在学术和美术史的角度上建立的)的当代艺术作品,比所谓的名家的末流作品还不如,原因是过度受市场流通的惯性所影响,藏家不是冒险家,这一点恰恰是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而这种收藏素质,又反过来决定了藏家“自我培养”的能力的缺失,过分的投机心态反而影响了自身的发展,从而也在收藏界造成了一种非良性的循环。


    所以说,对于藏家自身还有一个“再教育”的过程,虽然说艺术品收藏和运作同样是建立在整个市场运作的范畴之内,但还要充分认识到作为文化经济和文化贸易的特性,必须培养对有价值的文化和艺术前瞻式的判断力。


    除了在收藏群体中寻找当代艺术收藏现状的原因的同时,也必须铺叙一下当代艺术本身的某种文化特性,这种特性就是在于当代艺术的开放性和由这种开放性所决定的边缘性、可能性和未知性(这也是前面所说的“风险”),它为未来的文化艺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史的沿革提出了一种尖锐的当下意见,它具有明确的文化针对性、对现实社会发言的主动性以及探讨未来文化走向的实验性,这些因素决定对于当代艺术的终极价值评估是后置的,它同样需要一个历史沉淀和市场考验的过程。所以从某个角度上说,当代艺术收藏近似于淘金者的角色,而一个真正的、目力和胸怀过人的淘金者最后总是财富的拥有者……


 



 

Tags:三大   艺术品   预言   之痛   书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