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锡壶
传说苏东坡与诸文士游历西湖,有歌伎斟酒,不慎将锡壶碰入湖中。苏东坡便出一对联“提锡壶,游西湖,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这千古绝对中的主角便是锡器。锡是位列金、银、铜、铁之后的第五种重要金属。也有人说锡器是生活中常见之物,很普通。
大多数人印象里商贸公司的总经理应该是工作在CBD
写字楼中,钱来钱往、独挡一面的大人物形象,但初次见到高博达先生却是在北京潘家园附近一栋居民楼的地下室内。穿过曲折安静的地下室通道,顺着淡香的源头,我见到了高博达先生和他满屋的锡器藏品。
高博达对锡壶的喜爱,从眼睛里便看得出来,每当说起锡壶,他便神采飞扬,把目光全部聚焦于锡壶之上。问起高先生对锡壶爱护到何种程度,他竟一时答不上来。
专等高博达
高博达先生收藏锡壶已十余年,收到各种锡壶400多把,林林总总已达五大类36个品种。锡壶收藏还是个冷门,虽然锡器研究会人数不多,但在市场上和他们抢锡壶的藏家不少。只要去晚一点或稍一犹豫,看好的锡壶就被人买走了。但是遇到精品壶,由于古董商贩和他们非常熟识,也会给专门留下。有一天高博达先生在去古董市场的路上,就先后接了好几个电话,都在问“这里有一把锡壶你要不要?”后来他赶到了市场,花了一万元将壶买了下来。那个商贩说:“包括你们研究会的人,已经有十几个人问了。”这把壶就是现在高博达十分喜爱的“小巧雅舍壶”。
重拾锡壶
“锡壶的制作与收藏在明清前达到高潮,清以后一蹶不振,建国以后再没恢复起来”,收藏家安久亮先生这样说。
中国是世界上锡矿资源大国和最早利用锡的国家之一。锡器生产的历史比较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而锡壶的生产和流行比较晚,进入明代始形成规模,出现工艺壶、文人壶和造型奇巧的把玩壶。一些紫砂壶大师参与了锡壶的创作,如赵良壁、朱端、王守仁、林俊等。清代锡壶的制作达到高潮,先后出现了包镶紫砂、瓷器、玉器、漆器、檀香木、椰壳等组合锡壶。制壶大师们集诗书画于一体,巧用雕刻和镶嵌工艺,把锡壶的制作工艺推到顶峰,出现了沈存周、归复初、朱坚、陈鸿寿、 杨彭年、沈兆霖、陈文述等大师及其经典锡壶作品。
改革开放以后,全国旧货市场先后建立起来,锡壶作为古董从无数的家庭走向社会。先是古玩商贩不经意间带到了市场上,于是藏家的锐眼发现了它,价格随着交易的频繁而不断上升,从最初的几十元到现在的几千甚至上万元。在艺术品拍卖行,有的锡壶买到了七、八万元。锡壶收藏已从附属其它收藏,例如瓷器、铜器、紫砂壶、竹木牙角器等,发展到专项收藏。
国家专业博物馆内锡壶的收藏是一个小门类,以三镶玉壶和名家锡壶为主。锡壶以酒壶为主,茶壶次之。锡易热、延展性好,光亮如银,且由个体手工打制,因此壶的形状千奇百怪,深受玩家喜爱,是我国传统古董收藏的重要品种之一。
收藏中的地理
在我国市场上现今流行的是马来西亚锡器,其在世界各类金属工艺品中占据独特的地位。马来西亚锡器十分强调独特设计和实用,从传统的酒杯、高贵大方的茶具,至精美的相框、花瓶桌面装饰品种类繁多。如今马来西亚锡器已被公认为高档的礼品。
至今,我国南方仍少量生产锡器。传统上,锡壶产地主要集中在
福建的漳州,广东的广州、汕头和潮阳,湖南省的坡子街、登龙街和理问街,河南的道口,山东的威县,江苏的泰州,四川的成都,北京的前门打磨厂和珠市口,以及江西、广西、云南等地。
从高博达先生带款识的藏品之中,可印证的锡器产地有:福建的漳州、广东的汕头和潮阳、湖南省的坡子街和登龙街及理问街、河南的道口、山东的威县、江苏的泰州、四川的成都、北京的前门打磨厂和珠市口等。相对而言,福建、广东、河南三省生产的遗存物较多。锡壶的制作工艺,自明代开始。其中尤其以江苏吴中木渎、常熟产壶最佳。
寻找纪年款
在高博达所收藏的锡器中,约占70%有款识。清代以前的制品很少见款识,清代以后带款识的制品逐渐多了起来。一般在器皿底部印轧出店铺、商号、作坊或工匠的人名款。有的还印轧上产地及包换、包用、点铜、真足点(点铜、真足点的含义是在以锡为主材的基础上适量加入部分铜的成分,起加强造型硬度的作用)、不真包换等质量保证款。另外,也有在器皿盖内、套内或托盘内印轧款识的。
锡器带纪年款的制品极少,高博达至今也还没收藏到一件带纪年款的藏品,不知当初的锡器工匠们为什么不能象瓷器那样印上纪年款。其它除瓷器、铜币、铜炉、书画外,如木器、玉器等也均少有带纪年款的。这给准确断代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一般藏家只能参照造型、纹饰并对比同时期的其它物品,如与金银铜器、木器、瓷器、玉器、雕漆器、服装等进行分析对照,做大致断代。说起对锡器的鉴定、断代,高博达认为一个时代的产物一定会带有当时的文化标志,就像七十年代的中国,男女中学生、大学生,一律穿一身蓝或一身绿、头戴绿军帽、脚登白边懒(一种黑布面、白色塑料底的松紧口布鞋)。其他人除了穿“官衣”的一律效仿成一身灰或一身黑、一身蓝等等。
高博达说锡器
锡,作为合金金属,早在中国夏末商初时期,公元前1500至2000年左右,先人发明制造青铜器时就已被广泛采用。而以锡为主要原材料的产品,则最早见于陕西宝鸡法门寺唐代地宫中出土的器物。明代张岱编著的《陶庵梦忆》中有“周柱之治镶嵌、赵良壁之治锡、朱碧山之治金银”。又据有关资料记载“清康熙时嘉兴人(沈存周)以制锡壶名于世”等之说,由此可见锡器精品应昌盛于明清两代。据《大明会典》卷六十二记述“洪武二十六年,朝廷曾规定凡六品至九品的官吏和百姓,除酒壶、酒盏可用银、锡金属制品外,其余日用器皿只能用瓷、漆、木等材料制作。”我国锡资源丰富,如云南省的个旧市至今仍号称“锡都”,现还在大量开采中。但明朝廷之所以颁此禁令,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锡作为金属资源被大量使用,可能造成当时的开采量达不到生产用量的需要,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也反映了朝廷在维护上层社会人物身份的特权性。锡的材质虽不及金、银、铜贵重,但锡器中的精美之作,均是当时的达官显贵或文人墨客才能使用和拥有,而绝不会是平民百姓能置办得起、把玩得起的。
- 上一篇:收藏——艺术品投资
- 下一篇:民间藏家:唐青花不止6件
猜你喜欢
- 2015-03-13 砚学探微:藏砚界素以“有铭为贵”
- 2014-05-15 小众粮票收藏:物稀为贵
- 2011-04-07 砚学探微:藏砚界素以“有铭为贵”
- 2008-06-13 真正的收藏应是多元的 收藏品以艺术价值为贵
- 2008-06-03 紫砂壶以泥质稀有为贵
- 2008-04-18 古画物以稀为贵 港苏富比中国书画稳中走强
- 2007-07-18 集藏品市场一向物以稀为贵 电话卡升值的六要素
- 2007-06-15 以稀为贵 集部古书是市场热门类别
- 搜索
-
- 03-18铁杆球迷“趣评”足球改革方案
- 03-18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03-18古董镜头 发烧新宠 2010年10
- 03-17从配角到藏市宠儿 茶器——品茗千年雅韵
- 03-17跟风暴涨之后 黄龙玉近期短炒行情正在降温
- 03-17厦门最大水晶石:重达200多斤 开价130万
- 03-17藏市“黑马”将军罐 青花将军罐收藏价值高
- 03-17端砚在拍卖市场量价齐升 媲美鸡血石及田黄
- 03-17古砚身价风生水起 2010年09月
- 03-17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1342℃密云57座古墓被盗掘一空 19万平米古墓发掘完毕
- 551℃仿清早期若深珍藏款盖盅鉴赏
- 341℃长江石价格炒高喊价300万 上千人江边淘宝
- 330℃国内元青花拍卖不温不火
- 319℃“瓷片族”工地捡瓷 提醒瓷片收藏要有主题
- 300℃战国刀币
- 221℃中国龙大银章发布会北京举行 图
- 210℃80后90后藏家怀旧 收藏变形金刚游戏卡
- 197℃奥运钞疯涨500倍 纪念币没这么火
- 197℃买茅台股票真的不如买茅台酒吗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