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艺术精品更具投资价值

兰亭书童 2008-09-01 收藏资讯 评论
艺术品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和精华,不仅浓缩了古老的历史文化,也包含着艺术大师的智慧和心血。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如何衡量其价值?什么样的艺术品才更值得投资?我国目前的艺术品价值评估体系是否成熟?日前,本报记者就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近年迅速升温背后隐藏的这些问题,特别采访了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秘书长吕立新。 

  记者:从艺术品价值角度来讲,您怎样看待中国艺术投资市场近年来的急速升温? 

  吕立新:可以说,中国艺术品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才刚刚开始,到现在也还是初级阶段。由于起点很低,所以升值空间特别大,升值的道理其实就和股票一样,刚开始都在涨。2004、2005年是中国艺术品投资的第一个高峰期。像齐白石这样的中国近现代书画头号大师,目前他最好的单件作品也才卖两三百万人民币,要换算成美元就非常低了。和同时期的西方大师比,西方大师一件作品卖一亿美金,可见差距非常悬殊。再说近邻日本,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日本,当时日本画家平山郁夫的一幅作品卖1亿日元左右,合1000多万人民币,而他佩服的中国著名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的一幅作品才卖几千块钱。艺术本身是没有差距的,只是当时中国和日本国力上的差距很大。显而易见,随着国力增强、艺术品逐渐得到人们的认识和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健全,中国艺术品增值是肯定的。 

  记者:为什么现在看来西方艺术品好像在国内市场上卖得并不好? 

  吕立新: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目前尚未真正进来过西方顶级大师的作品,我们零星看到的只是一些复制品,比如达利雕塑的限量复制品等。这是因为我们的市场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艺术没有国界,谁国力强、资金雄厚,顶级艺术品就流向那里。而且艺术品进出境的手续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繁琐,尤其是入境,因为每个国家都希望好的艺术品可以更多的留在自己的国内。总之,相信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西方艺术大师的真迹很快会来到中国的。 

  记者:艺术品是否是一种好的投资品种?您建议普通投资者应如何参与这方面的投资? 

  吕立新:大家都认可艺术投资具有很高的回报率,但高回报自然就意味着高风险。艺术品领域是专业性很强的领域,从近几年我们鉴定的结果看,有些藏家的藏品95%以上都是赝品,有的花了几千万,最多的我们见过花了几十个亿。这个领域绝对是荆棘密布,真真假假。搞艺术品投资,切不要认为是有钱就能进。藏家自己可以不是专家,但对该领域一定要有所了解。再者,就是在决定投资时要找几个真正的专家,替自己把把关,不要轻易下手、盲目投资。现在,精品越来越少,但需求量越来越大。大家比较关心拍卖行,现在有些好东西是通过拍卖出来的,但整个行业不规范,鱼龙混杂赝品太多。一定要记住,能升值的永远是那些最好艺术精品。我讲课时常建议:个人投资,就买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师中的艺术精品,比黄金还要坚挺。 

  记者:您认为目前我国艺术市场是否规范?我国现行艺术品价值评估体系如何? 

  吕立新:由于艺术品价格难以按工业产品的成本计价方式确定,就出现了造假行为。造假作伪的技术也是不断发展的,必然带来鉴定评估的困难。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鉴定体系,各个国家情况有所不同。我国艺术品市场才刚开始,我们也在努力探索建立自己的评估鉴定体系。现在,我们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的鉴定评估的结果之所以能被社会认同,在于我们有庞大的专家团队和严谨的工作程序。比如有人让我们鉴定徐悲鸿的作品,我们要请廖静文先生、徐庆平先生、米景扬先生等多个人,让徐悲鸿先生的家属和从事徐悲鸿研究的专家结合到一起来鉴别作品的真伪。 

  记者:从专业角度,您如何看待中国银行界在此领域的发展前景?如艺术品理财、艺术品基金等,您建议投资者应该抱怎样的心态参与其中? 

  吕立新:艺术品金融化,在近两年是个热潮。但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它能走多远,有多大的可操作性等。虽然艺术界有很多不支持的声音,但艺术品肯定具有金融性,因为从理论上讲,它能增值、能使投资获利,这就有金融属性。很多人,尤其是金融界的人士,将这看作完全崭新的一个领域。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艺术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比如艺术品评估鉴定,是整个艺术品金融化最基础、最核心部分,在我国有待完善。现在所说的很多银行对于艺术品的投资,可能更像“大家凑份子”去买画、藏画,还谈不上真正的金融化。

Tags:更具   投资价值   精品   艺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