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李白的诗,世人皆知。李白的书法水平如何,答得出的人恐怕就不多了。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件名为《上阳台帖》的书法作品,正文右上有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题签。题签只有一行,内容赫然是:“唐李太白上阳台”。
9月,在故宫武英殿举办的“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第六期中,《上阳台帖》有望现身。对李白感兴趣的藏家,届时可能亲眼见到诗仙的书迹。
《上阳台帖》,纸本,纵28.5cm,横38.1cm
李白书法飘逸雄健
《上阳台帖》为纸本,纵28.5cm,横38.1cm。正文以行草书写:“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一共25个字,其书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雄健流畅,很符合李白的诗歌风格。题跋包括了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以及清乾隆皇帝等,每个人的题跋字数,几乎都是正文的两倍以上。引首还有乾隆皇帝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
观看过《上阳台帖》后,赵佶的评论是:“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标点为编者后加)
赵佶提到的这件李白行书帖,今天的人们已无缘亲见。但赵佶自身书画造诣极深,他如此推崇李白的行书,可见李白的书法水平确实颇高,飘逸雄健,不流凡俗。
此外,从元代张晏的题跋中,也可略窥李白的书风:“谪仙书传世绝少,尝云:欧、虞、褚、陆真书奴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从张晏的题跋中,很容易看出,此帖的书风与影响广泛的初唐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之风格不同。与其人个性奔放豪迈相一致,李白的书法同样不拘法度,超逸神妙。
毛泽东礼品转入故宫
《上阳台帖》在清代安岐《墨缘汇观》、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中都有著录,是中国历代书法中的精品。卷前后钤有宋赵孟坚“子固”、“ 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以及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从这些鉴藏印中,可以看出这件珍品经过了怎样的曲折流转:在宋代宣和年间被收入内府,后入贾似道手中。元代,被张晏收藏,明代,入藏项元汴的天籁阁。清代先为收藏家安岐所得,再入清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近代收藏大家张伯驹以重金购得。
据有关资料透露,《上阳台帖》如何从张伯驹手中进入故宫收藏,还有一则佳话。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怀着对毛泽东的崇敬,将《上阳台帖》赠给毛主席。毛泽东喜好书法,收到此帖后十分珍爱,反复欣赏把玩。1958年,毛泽东自己立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这件《上阳台帖》即被送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
书法为诗名所掩
“唐家公子锦袍倦,文采风流六百年。不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这是元代以诗文闻名的欧阳玄在《上阳台帖》后的题诗。
史料载,唐玄宗曾命李白作宫中行乐诗,“二人张朱丝阑于前,白取笔抒思,十篇立就。笔迹遒利,凤峙龙拿。”可见李白书法之好。
其实,古代不少书法家对李白的书法都有好评。不过,在他们的赞叹中,几乎都透露出了一种相同的惋惜之意,即“书为诗名所掩”。正如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对其的评价:“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山谷题跋》)。
这也难怪。提到李白的名字,有谁脑海中不会浮现几句脍炙人口的佳句呢?无论是小学生都耳熟能详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是失意时用来自勉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抑或是友情深重的“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都是那么才气纵横、直抵人心。
尽管李白的书法作品未能像他的诗一样广泛流传,至今仍被人们口耳传诵,但从种种相关的评述中,我们还是可以窥见到诗仙多才多艺的影子,遐想他在1200多年前,是怎样挥毫纵笔,写下一篇又一篇千古绝唱。
链接
兰州有块“送贺八”碑刻
据宋《宣和书谱》记载,宋廷内府收藏的李白书作计有行书《太华峰》、《乘兴帖》两种,草书《岁时文》、《咏酒诗》、《醉中帖》三种。不过都没有流传下来。
在故宫博物院网站上,关于《上阳台帖》的介绍中提到,《上阳台帖》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
除了这件珍品,书法与李白联上名号的,还有甘肃兰州碑林中的一块书法碑刻。这块碑刻名为《送贺八归越》,据说由一张李白书法碑刻拓片翻刻而成。这张拓片的内容为:“《送贺八归越》镜湖流水春始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上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李白”
《送贺八归越》在《全唐诗》中有收录。与拓片不同的是,《全唐诗》里的诗题为《送贺宾客归越》,首句是“镜波流水漾清波”。
该拓片有三个跋,一为元至正二十二年王元鼎所题,二为王岑题跋,三为明末书画家董其昌题跋:“太白书送贺监诗,宋时刻淳熙秘阁续帖,此真迹也……董其昌”。
四川江油李白纪念馆研究员、书法家李戎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李白的书法比较个性化,与其诗歌一样飘逸豪放,可称“字如其人”。他认为,兰州《送贺八归越》碑刻应是李白真迹,不过,业内对此尚有不同意见,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徐小青)
珍宝集萃
初唐大家,不只楷书称胜
“初唐四大家”,指的是唐朝初期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位书法家。前三位,也被并称“初唐三大家”。
初唐四大家的楷书有个共同的风格,即“清秀瘦劲”,以欧阳询的楷书最为突出,他的《九成宫》,历来被奉为学习楷书的楷模。其实,不只是楷书称胜,欧阳询其书初学二王,后遍学秦汉篆隶、魏碑,人赞为各体俱精。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欧阳询的行书作品《张翰帖》,是其存世四件墨迹之一。该帖纵25.1cm,横31.7cm,共11行98字。
《张翰帖》也称季鹰帖,记张翰故事,释文为:“张翰字季鹰,吴郡人……”此帖字体修长,笔力刚劲,风格险峻。宋徽宗赵佶评此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同样,虞世南的行书也堪称一绝。今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虞世南行书珍品《虞摹兰亭序》卷,纵24.8cm,横57.7cm。此卷用两纸拼接,各14行,排列较松匀。但点画较圆转,少锐利笔锋,与褚遂良摹本相近。勾描的墨色清淡,气息古穆。清代刻入“兰亭八柱”,列为第一。
猜你喜欢
- 2015-03-13 "红色收藏"再掀热潮:价格扶摇直上
- 2015-03-13 郑州市民20余年收藏毛主席像章20万枚
- 2015-01-21 李白故居晋升国家4A级景区
- 2014-10-30 苍劲风华——尹默中国画作品展盛大开幕
- 2014-05-27 雄浑宽博 疏宕瑰丽——《西狭颂》
- 2014-02-17 上海宣传画传承人哈琼文逝世曾创作《毛主席万岁》
- 2014-02-04 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八开册》现身翰海秋拍
- 2014-02-02 葛小光,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的绘制者
- 2014-01-23 毛主席诗词书法大型迎春笔会在京举行
- 2013-12-08 郭沫若《行书毛主席词》1500万元落槌
- 搜索
-
- 03-18铁杆球迷“趣评”足球改革方案
- 03-18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03-18古董镜头 发烧新宠 2010年10
- 03-17从配角到藏市宠儿 茶器——品茗千年雅韵
- 03-17跟风暴涨之后 黄龙玉近期短炒行情正在降温
- 03-17厦门最大水晶石:重达200多斤 开价130万
- 03-17藏市“黑马”将军罐 青花将军罐收藏价值高
- 03-17端砚在拍卖市场量价齐升 媲美鸡血石及田黄
- 03-17古砚身价风生水起 2010年09月
- 03-17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1342℃密云57座古墓被盗掘一空 19万平米古墓发掘完毕
- 551℃仿清早期若深珍藏款盖盅鉴赏
- 341℃长江石价格炒高喊价300万 上千人江边淘宝
- 330℃国内元青花拍卖不温不火
- 319℃“瓷片族”工地捡瓷 提醒瓷片收藏要有主题
- 300℃战国刀币
- 221℃中国龙大银章发布会北京举行 图
- 210℃80后90后藏家怀旧 收藏变形金刚游戏卡
- 197℃奥运钞疯涨500倍 纪念币没这么火
- 197℃买茅台股票真的不如买茅台酒吗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