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中山藏家爱“捂”书
古籍的收藏圈很稳定,收藏者需要一定经济实力,有爱好,同时具有文化功底。要满足这三个条件并不容易,尤其是第三点。“如果没有古文、历史功底,有些东西根本看不懂,何谈收藏?”老欧特别强调文化功底的重要性。
地域文化的特性在古籍收藏上有明显的分别,广州的买家如果淘到好东西,很快口口相传,圈子里都会知道,中山的买家则会“捂”起来,对外也不公开。“一些书店藏有不少好东西,只是他们也不愿把收藏拿出来流通。一些古籍一旦拿出来拍卖,想再收回来就难了。”收藏家阿锋说。
和许多收藏圈子一样,定期的交流、聚会是中山古籍藏家们必不可少的“指定”动作,话题当然是围绕“书”展开了。
在藏家淘书的过程中,遇到没有牌记的情况十分多。所谓没有牌记的古书,指的是缺少年代或者作者资料的书,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书籍缺少了“身份证明”。遇到这种情况,古籍“发烧友”就要对作者,乃至纸质、墨色、印刷水平、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推算书籍的年代,以作价值判定。这个过程足够藏家们谈论好些时间,也成为了收藏的一种乐趣。
“一页宋版,一两黄金”
在收藏古籍的圈子里,藏家都知道古籍内容含金量非常重要。俗话说:“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宋元时期是雕版印刷的顶峰,雕刻精美、字体端庄、纸墨考究、校勘质量高。从明中叶起,宋元版本就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但老欧有点无奈地表示,近年来,宋元时期的精品刻本非常少见。
明代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全盛时期,其印刷技术较前代更加成熟,图版刻印更为精良。许多收藏家看到明刻本就毫不犹豫地出价,对于品相,则不如以前那样讲究,“太挑剔的话,根本不可能淘到‘宝’”。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精刻本,以质优价廉更受普通投资者关注。一些书友虽然热爱收藏古籍,但未必懂行,总要找人为其“掌眼”(指找识货的朋友帮忙看货),以免“用买人参的价钱买了萝卜”。
名人尺牍也在古籍收藏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一封现当代名人的信札在千元以上,明清名人的信札动辄上万、几十万元。如果有特殊历史意义,价值更是大幅攀升。比如颇受广大中山收藏家关注的《孙中山致任鹤年信札》,是孙中山于1923年讨伐桂系战役时致任鹤年的秘密信件,收录于《孙中山全集》,极为珍贵。在2007年举行的上海嘉泰秋拍会上,预估价在40万―50万元之间,最终以44万元成交。
要藏书先学如何“看”书
作为一名古籍收藏家,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要了解某个年代出版过什么代表书籍,这个年代的纸质、字形、油墨都有何特点;原刻本、影刻本、复刻本等不同形式的古籍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光有这些也不够,还需要多看细看,还要多向行家请教、参加展览会、拍卖会了解行情。
对于初入门者,老欧建议多学多看古籍入门书,如陆昕的《闲话藏书》、田涛的《田说古籍》、谢其乐的《古书收藏》。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古籍都有投资价值,一些当时发行量很大、做工不是很精细、存世数量很多的古旧书籍,价值不是很高。这就需要买家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不要高价买了便宜货。
另外,古籍的变现能力差,目前在中山只有个别拍卖行提供交易平台,古籍书店也起一定作用,但如急需变现,就会出现流通不畅的问题。
藏友趣事:圈子里的小故事
古籍善本市场仿佛一桶水,舀一勺少一勺。――老欧
书到了爱书的人手中,也算是最好的归宿了。――阿孝
“切菜板”的故事
藏友老欧说起他的收藏故事,如数家珍。
老欧是从小小的邮票开始迷上收藏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40多年来,他痴心不改。他收藏的古籍善本达50余卷,有殿刻本、府刻本、坊刻本、家刻本,内容涉及历史、军事、文学、天文、戏剧、医药、族谱、志类等。
10年前,老欧去湖南一个乡村旅游。由于中午天热,他来到一户农家想歇息一会儿,躲一躲火辣辣的太阳。
农家人十分好客,为满头大汗的老欧送上一碗清凉的井水。老欧与农家的一位长辈拉起了家常。正是中午,农家准备做中饭,老欧无意中发现在案台上有一块很薄的小板子,上面放着一把菜刀。他走近一看,发现板子呈黑色,上面全是切菜的刀痕。老欧十分奇怪,这么薄的小板子怎么能切菜呢?
农妇告诉他,这板子虽薄,但特别结实。老欧将板子翻过来一看,他惊呆了,这是一块印刷雕版,而且不是一块普通的印刷雕版,而是一块上面刻有欧阳修文章的古代木刻雕版。
他立即询问农家主人。主人告诉他,家中有一麻袋子这样的薄板子,因薄板子十分干燥,他便把它劈成小块引火了。老欧立即像泄了气的皮球。农家主人又说,好像麻袋里还有十几块。在老欧的要求下,农家主人找了大半天,从屋旮旯里找出一个满是灰尘的麻袋,打开一看,里面真还有十几块,老欧小心翼翼地拿出来一看,与上面做切菜板的那块一模一样。
原来,这很可能是一套完整的木刻印刷雕版,十分精致,笔笔见功夫,上面雕刻的主要是唐宋八大家如欧阳修、苏轼等的名篇著作,共14块。农家主人见他如此喜欢,就答应卖给老欧。
出于对古籍的热爱和想保存更多珍贵的古籍,老欧从此便到处寻找古籍。每逢放假,老欧总喜欢边旅游边淘宝。他说:“我不想再看到那么珍贵的雕版变为切菜板。”
不“专业”的藏书迷
一个偶然的机会令藏友阿孝走上了藏书之路。
去年的一天,阿孝的朋友带他逛二手书店。在付款时,阿孝发现柜台边放着一套《红楼梦》,就随手翻了翻,发现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程甲本初版的,一套4本,蓝色封面,内外页的字都是竖排,繁体。阿孝想起家里那一套初中时省吃俭用买的《红楼梦》,是1982版,庚辰本,而这一套是程甲本。阿孝想买下这套书,但店主说已被人家订了,暂时不卖。阿孝心里不舍,又折回去哀求店主,最后阿孝以40元的“高价”购得这套书。这就是阿孝收藏古籍的开始。阿孝说是因喜欢而购买,并不是为了今后转手赚钱,只是觉得拥有这样的版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从这之后,阿孝就常常跑古旧书店了,能用低廉的价格买到好书,阿孝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如果无意中买到了一些孤本善本,更可以让他兴奋好几天。
阿孝就这样沉迷了下去,偶尔他也能“淘”到一些非常好的书,比如民国时出版的《绣像三国演义》,曾经还有人出高价要从他的手中抢走呢。《红楼梦》13个版本,阿孝全都有,而且全是古旧书。与老欧一样,阿孝很享受“淘书”、“藏书”的过程。
玩家教路
“新手”淘书秘诀
1.寻找“书源”。古玩市场、旧书市场是淘货的主要场所。在广州,位于北京路的古籍书店和海珠中路的旧书交易市场是藏家们必逛的地方。
2.重存世量。存世量越少的古籍就越珍贵,淘书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3.看品相。品相就是古籍的外表,没有破损、霉烂、虫蛀,保存完好的古籍,都属于品相佳。
4.寻藏书印。古籍上若寻到古代著名藏书家的藏书印,身价便提升不少。
收藏古籍先辨真假
由于古书收藏升温,不少不法商人伪造古书,欺骗外行人。一般来说,用茶染旧纸张,冒充旧纸来作伪古书是常用的手法,在古书市场尤为常见。新手可从装订线、书口颜色等方面入手辨真伪。书口颜色比书页深的,一般用的就是染了茶的纸。此外,可以闻闻书中的油墨味,新印和旧印的差别很明显。
保养古籍有诀窍
古籍经过岁月磨练,外表一般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破损、霉烂或虫蛀,要尽量使古籍完好保存,有几点要注意:
1.保持藏书环境的空气流通,注意防潮。
2.避免阳光直射,要将书摆放在阴凉位置,并不时翻动一下。
3.在每册书中,平均放3―4片灵香草祛虫,切忌用樟脑丸代替,否则会使纸质变脆,容易风化。
猜你喜欢
- 2015-03-18 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2015-03-18 古籍整理出版繁荣难掩隐忧行业亟须规范
- 2015-03-17 看好收藏品升值潜力 天津市民爱上收藏
- 2015-03-17 收藏书画作品的“门道”
- 2015-03-17 国内收藏会所鱼龙混杂 多打高端招牌牟利
- 2015-03-17 全球顶级收藏家格局发生新变化
- 2015-03-17 古籍淘金从细节入手 牢记收藏口诀
- 2015-03-17 武汉砚台9成以上是赝品
- 2015-03-17 广彩被误解为大红大俗 拍卖市场“非主流”
- 2015-03-17 古董相机是原始股 经典徕卡相机两年价翻倍
- 搜索
-
- 03-18铁杆球迷“趣评”足球改革方案
- 03-18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03-18古董镜头 发烧新宠 2010年10
- 03-17从配角到藏市宠儿 茶器——品茗千年雅韵
- 03-17跟风暴涨之后 黄龙玉近期短炒行情正在降温
- 03-17厦门最大水晶石:重达200多斤 开价130万
- 03-17藏市“黑马”将军罐 青花将军罐收藏价值高
- 03-17端砚在拍卖市场量价齐升 媲美鸡血石及田黄
- 03-17古砚身价风生水起 2010年09月
- 03-17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1342℃密云57座古墓被盗掘一空 19万平米古墓发掘完毕
- 551℃仿清早期若深珍藏款盖盅鉴赏
- 341℃长江石价格炒高喊价300万 上千人江边淘宝
- 330℃国内元青花拍卖不温不火
- 319℃“瓷片族”工地捡瓷 提醒瓷片收藏要有主题
- 300℃战国刀币
- 221℃中国龙大银章发布会北京举行 图
- 210℃80后90后藏家怀旧 收藏变形金刚游戏卡
- 197℃奥运钞疯涨500倍 纪念币没这么火
- 197℃买茅台股票真的不如买茅台酒吗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