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收藏:老屏风遮不住的雅趣[图]

兰亭书童 2011-06-15 收藏资讯 评论

清代樟木雕屏风。

  清代酸枝镶瓷板屏风。

  作为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屏风又叫屏门或屏障,在古典家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今,随着现代居住环境的变迁,屏风虽然在普通家居生活中已经难觅踪影,却成为收藏人士眼中珍贵的收藏品种。

  屏风是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具,拥有悠久的历史。根据文献资料推算,屏风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有说法是,屏风开始是专门设计于皇帝宝座后面的,称为“斧钺”,以木为框,上裱绛帛,画了斧钺,是帝王权力的象征之一。《史记》中也记载:“天子当屏而立。”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演变,屏风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了古人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报道:

·从"跟风收藏"到"自主收藏" 书画收藏走向理性

·法新社:黄花梨木收藏热助长价格飙升
·文物收藏,谁来鉴定“鉴定专家”?
·艺术品收藏为何不能打假  谁来鉴定"鉴定家"?
·国家档案已有四成公开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页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约1亿多页
·台湾收藏家许伯夷珠宝艺术作品在川展出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 观金鱼与四种中国式审美
·李大鹏:他的论文答辩档案被俄海军学院永久收藏
·象牙收藏“高烧不退”致走私屡禁不止

屏风上镶嵌的瓷板非常精美。

  “其实,在现代生活中虽然少见有人还使用屏风,但是遮蔽的需求还是存在的,人们也巧妙地使用别的形式来代替屏风的作用。”南宁资深藏家丁敢说,他之所以喜欢收藏屏风,就是想追求一种雅趣。经过多年的淘宝经历,丁敢收藏了好几套品相完好的古代屏风,有的大气磅礴,有的温柔婉约。比如说,一套12扇的清代酸枝屏风,高达3.36米,全部展开有5.2米长,让人感觉非常震撼。还有一套8扇的清代酸枝镶瓷板屏风,高1.88米,全部展开有2.88米长,贵气十足。另一套清代广式樟木雕屏风,高1.77米,展开2.72米长,则显得十分精巧婉约。丁敢说,屏风是一种集实用、文化、艺术内涵的家具。古人就使用屏风作挡风、间隔、遮蔽之用。现代生活中,不少家庭喜欢做一些隔断装饰,其实就起到类似屏风的作用。

  丁敢介绍,古代屏风记录了民俗民风、历史故事,使得屏风还具有了镇宅祛邪、平和性情等文化内涵。在汉唐时期,大户人家凡厅堂必设屏风。明清时期,屏风文化达至高峰。据文献记载,明代奸臣严嵩的抄家物里,竟有大小各式屏风近400件。名著《红楼梦》里也有多处关于屏风的描写。“越是了解传统文化,越是佩服古代人的审美和情趣。”丁敢说,以屏风为例,“屏风”这个词就很有诗意,营造了一种似隔非隔、似断非断的意境。而且,古代屏风的制作工艺融合了浮雕、透雕、彩绘、镶嵌等手法,还把山水花鸟、民俗风情图案巧妙地移植在屏风上。使得屏风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

相关报道:

·从"跟风收藏"到"自主收藏" 书画收藏走向理性

·法新社:黄花梨木收藏热助长价格飙升
·文物收藏,谁来鉴定“鉴定专家”?
·艺术品收藏为何不能打假  谁来鉴定"鉴定家"?
·国家档案已有四成公开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页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约1亿多页
·台湾收藏家许伯夷珠宝艺术作品在川展出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 观金鱼与四种中国式审美
·李大鹏:他的论文答辩档案被俄海军学院永久收藏
·象牙收藏“高烧不退”致走私屡禁不止

清代酸枝12扇大屏风(屏风上所配水墨画为现代作品)。

  实际上,屏风的种类很多,可以按形制、题材、材质和工艺来划分。按形制划分,屏风有插屏(亦称座屏)、折屏(又称曲屏)、挂屏、炕屏、桌屏(亦称砚屏);按题材划分,屏风有历史典故、文学名著、宗教神话、民间传说、山水人物、龙凤花鸟,也有将书画装裱于屏面之上或在屏面上直接书法绘画的;按材质和工艺划分,屏风有漆艺屏风、木雕屏风、石材屏风、绢素屏风、云母屏风、玻璃屏风、琉璃屏风、竹藤屏风、金属屏风、嵌珐琅屏风、嵌磁片屏风等等。

  “如今要收藏屏风并不容易,主要是难以找到齐全且品相完好的老屏风。”丁敢说,经过了历史的变迁,如今国内的老屏风存世量不多,他的屏风藏品都是从海外回流而来。记者惊讶地发现,这些老屏风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之后,依然能保存完好,而且还丝毫不影响使用。丁敢让记者仔细看看屏风的合页,他告诉记者,古代人在制造屏风的时候就考虑得很周到,比如那套镶瓷板的屏风,每一扇屏风的合页在折叠之后,合页的插销是可以抽出来的,这样就能把屏风分成单独的一扇,极大地方便了搬运和保存。

  在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上,一件估价10余万元的清早期黑漆嵌螺钿剔红小座屏,最终以44.8万元成交,引起藏家普遍关注。丁敢说,屏风收藏日渐红火,特别是那些用料考究的精品,更是受到藏家的追捧,其市场价格也不断提升。(记者廖敏文/图)

?

相关报道:

·从"跟风收藏"到"自主收藏" 书画收藏走向理性

·法新社:黄花梨木收藏热助长价格飙升
·文物收藏,谁来鉴定“鉴定专家”?
·艺术品收藏为何不能打假  谁来鉴定"鉴定家"?
·国家档案已有四成公开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页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约1亿多页
·台湾收藏家许伯夷珠宝艺术作品在川展出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 观金鱼与四种中国式审美
·李大鹏:他的论文答辩档案被俄海军学院永久收藏
·象牙收藏“高烧不退”致走私屡禁不止

Tags:雅趣   屏风   不住   收藏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