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用日本老壶唤醒老茶

兰亭书童 2012-02-07 收藏资讯 评论

  龟文堂光重

  龙文堂安之介

  金寿堂雨宫宗兵卫

  “原本以为铁壶上的青蛙暗示步步高升,后来才发现它在日本是象征多子多福。”日本铁壶收藏家梅林说。他收藏铁壶四年多来,常遇到这类“跨文化交流”的命题,从中他深刻地发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日本的重要影响。

  对于梅林来说,如今“玩”铁壶跟刚入门时不一样了。2007年,他开始用铁壶泡茶,原因是日本铁壶能把水烧到97度,而普通电水壶最多能烧到95度。“别小看这两度,哪怕只是多一度,泡出来的陈年普洱香气都不一样,因为老茶需要高温来唤醒。即便是平时喝开水,也还是铁壶烧出来的口感更甜。”就这样,梅林从使用开始“玩”起了铁壶。逐渐地,他发现每把铁壶的造型、做工都不一样,上面更是承载着各式各样的中华传统文化典故。他会因为得到一把心爱的铁壶而兴奋不已,以至睡觉都放在床头,反复摩挲把玩,感受它粗中带细的品质,洞悉釜师当时制作的心机。而此时,他在国内还很难找到铁壶“同好”。

  到了2009年,就在国内藏家开始关注铁壶的同时,梅林却为了玩得更“精”,重新选择了收藏方向。他主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堂口和作者的优秀作品。比如龟文堂波多野正平、金寿堂雨宫宗兵卫、龙文堂安之介的东西,他都相当欣赏。“特别是安之介的壶是日本铁壶商品化转型的标志,技术上以铸代锻,艺术上拙中带巧,举重若轻。”就像现代商品社会强调的品牌一样,当时日本铁壶界也出现了为少数人订制的高端品牌,它们的成本相对较高,利用了许多诸如锻打、精工等精细技术。要知道日本铁业在江户、明治时期达到了最高峰,高级铁壶的技术就跟日本著名的刀剑一样,算得上是日本之“国粹”了。

  这时梅林遇到最大的困难便是:信息不对称。日本的铁壶虽在民间不少,但高端铁壶却多掌握在大家族手里,他们很少和外界交流。“我买东西多是从古董商那买,但商人是藏不住好东西的,所以我买的壶很容易同质化,在工艺和堂口上都是如此。”

  这时,梅林再次选择了取舍,他的切入点是中国元素和文化交流。实际上,日本铁壶强调个人表现,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样式或者题材,中国人很难理解。但日本深受中国唐宋文化影响,铁壶上不乏中华文化元素。许多细节的设计,都可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铁壶上有很多梅兰竹菊、花鸟草虫题材,都是中国传统元素转化而成。此外,铁壶在烧水、倒水时主图一定是面向客人的,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特别重要的品质——谦卑。通过对日本铁壶的分析,梅林相当于重新温习了一遍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或许恰恰是这种具有丰富中华传统底蕴的器具,才能将传统老茶唤醒。

  “一定要取其所长,为我所用。”梅林强调,“玩”铁壶是玩其中的文化精髓,对日本文化一知半解是不行的,只用中国人的理念来为它作说明也不行。只有当理解了铁壶上的设计和图案等文化涵义后,才能真正“玩”出名堂。否则,自己说得眉飞色舞,日本人却笑掉大牙。当然,如果连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都不清楚,就更别提和日本文化进行比较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才是欣赏日本老铁壶的基础。

  梅林认为,收藏是不分国界的,对于这个有特殊工艺、年代久远的艺术品,它的存世量会越来越少,其收藏价值也会逐渐显现。“如今铁壶还是一块收藏的‘处女地’,总的看来价格不算高,和瓷器、紫砂壶价格完全没法比,很多宝藏还有待我们去挖掘。不过,收藏铁壶的关键是,避免求大而全,要尊重其中的文化,不能用炒作来代替鉴赏。”张浩

Tags:日本   唤醒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